張忠謀:晶片停止成長進入新賽局「晶片全球化已死」

張忠謀:晶片停止成長 進入新賽局

台積電(2330)創辦人張忠謀昨(16)日表示,半導體供應鏈走向中國大陸、其他國家兩派的兩極化,導致半導體產業全球化已死,自由貿易還沒死透透但也瀕危,晶片業會因此停止成長或成長趨緩,進入完全不同的新賽局。

張忠謀昨日與《晶片戰爭》作者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對談,釋出以上看法。這場難得的對談,吸引各產業領袖與15國駐台大使館代表參與,包括副總統賴清德、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都到現場聆聽。

張忠謀對米勒提問,若沒有戰爭爆發,晶片供應鏈未來五年會有什麼變化?米勒回應,美國出口管制將讓供應鏈產生兩極分化,目前記憶體集中南韓、邏輯晶片製造集中台灣,但未來集中化程度會降低。半導體國際銷售,但製造集中在某些國家,預期未來各國製造的市占率將有調整。

張忠謀回應,這是他想提出異議之處,主因製造集中某些國家是因為有競爭優勢,如美國優勢是設計,而台灣、南韓與日本優勢則在製造,最重要的是人和工作文化,晶片業生產24小時機台不能停,否則成本很高。

張忠謀說,如今半導體無所不在,主要是源自於成本節節降低,回顧50年代還沒有IC,當時電晶體價格高達2至3美元,而現在手機裡面卻已有100億個電晶體,電晶體價格更僅是最初十億分之1元,電晶體可以說成本降低的指標。

張忠謀認為,晶片因成本節節下降而無所不在,但自由貿易消逝後,對晶片產業完全沒幫助,更因此導致成本上升,晶片業會因此停止成長或成長趨緩,進入完全不同的新賽局。

就製造遷移到美國,張忠謀說,過程已經是進行式,但也導致成本上升,預期美國成本遠高於台灣成本50%。他說,或許美國成本更遠遠被低估,「低估的比率比他本人還被低估(米勒曾稱許張忠謀是過去百年來最被低估的企業人物)」。

賴清德昨天致詞時強調,非常堅定台積電要留在出生、長大、茁壯的地方-台灣繼續繁榮發展。政府責無旁貸會持續發展經濟,改善台灣投資環境,穩健地提供水電、土地、人力、人才,給台灣所有企業包括台積電,讓台灣經濟可以繁榮發展下去。

他指出,台積電產品行銷全世界,是世界的共同資產,成就為全球所共享。所以大家對台積電都有責任,不僅台灣有責任,全世界都有責任要持續共同支持、保護台積電,讓台積電能夠持續發展。

張忠謀指「晶片全球化已死」 王美花:審慎因應未來趨勢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昨與「晶片戰爭」作者米勒(Chris Miller)對談,提到他認為美國對中國施行禁運、實體清單等,他支持做法,但另一方面,為了國安讓製造業回流本土、建構供應鏈韌性,「晶片產業全球化已死」,未來將進入完全不同的賽局。經濟部長王美花今(17日)說,台灣會審慎因應全球未來趨勢。

立法院今邀請行政院長陳建仁報告並備質詢,王美花會前接受媒體聯訪,被問及怎麼看張忠謀說法,她表示,張忠謀對半導體產業非常熟悉,這句話的意思是現在每個國家都把半導體當作關鍵產業,很多國家希望在自己國家生產、製造半導體,就跟全球化追求自由貿易、看哪裡比較有效率、比較好的生產,這規則不太一樣。

王美花認為,這對全球、台灣目前的半導體生態來說,台灣也要注意未來在跟國際合作時,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怎麼持續維持下去,要很謹慎因應的面對全球未來趨勢。

至於4月電價傳漲,王美花說,俄烏戰爭後,確實國際燃料成本大漲,各國電業公司也虧損非常嚴重,且電價也漲得非常高。對台灣來講,台電不能倒,要怎麼穩健經營,一定是很重要議題,當然政策要照顧民生、穩定物價,這部分現在已經確定下午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台電會提出相關方案,電價審議會會做討論,定案後跟大家說明。

張忠謀與《晶片戰爭》作者對談,直言全球化已死,自由貿易亦瀕臨死透

台積電( 2330 )創辦人張忠謀提到,美國的晶片相關政策,對中國的限制部分,他支持這樣的方向,因為可以讓中國發展晶片的腳步緩下來,但晶片生產移回美國,就無法延續成本下降的趨勢,半導體晶片無所不在趨勢發展就會受到影響,這恐怕也會是新賽局。他更直言全球化已死,自由貿易還沒死透透,但也瀕臨邊緣了。

張忠謀今日與《晶片戰爭》一書的作者克里斯.米勒進行一場關於半導體世紀對談,議程中提到,美國開始推出晶片相關產業政策,部分政策要讓中國晶片發展腳步緩下來,對此他沒意見,也支持這樣的方向,更認為在製造技術上,中國起碼落後台灣五、六年,自己看過中國最先進的晶片,其先進製程在製造上會遇到困難,但那些晶片卻是台積電五、六年前可以輕易製造出來。

他提到,自己支持美國的這些政策,因為可以讓中國腳步緩下來,但他也坦言,相關法案附加出來的論點,就是台灣被稱為最危險的地方,美國不能全都仰賴台灣這點,會是台灣一種困境。現階段美國在晶片生產製造部分的佔比是11%,若是加上高通、輝達等晶片設計端,以及更上游的EDA等,美國在半導體整體生產供應鏈的市占率其實達到39%,而所謂的晶片美國製造,現在是11%,但美國的目標是多少,三成還是四成,若只是要維持國防或是國安需求,其實也只需要幾個百分點的全球市占便已經足夠。

張忠謀直言,自己在思考著,美國為何要制定這個法案。他補充,晶片和半導體之所以能無所不在,是源自成本節節降低,最初一個電晶體2、3美元,現在一個手機裡面就有100億、200億電晶體,而IC的成本可能20、30美元,但若將製造生產基地移到美國,成本會上升,自己估算成本將增加五成,甚至這個數字還是低估的,在這種狀態下,就無法延續晶片成本下降的趨勢,也會帶來影響,對未來要讓半導體更加無所不在的目標與理想,就會造成影響,這是自己料想的結果之一。

而在晶片產業,張忠謀重申,自己認為全球化已死,至於自由貿易還沒死透透,但也瀕臨邊緣了。他點出,中國禁運與實體清單等等,自己支持這些作法,但是另一方面,還有為了國安因素讓製造業回本土與供應鏈韌性等議題,事實上這些對晶片產業當然沒有幫助。

他進一步提到,對半導體晶片產業來說,成本上升,成長速度會趨緩,將會是不同賽局了。張忠謀也分析,現在晶片生產集中在幾個國家,那是因為在那幾個地方生產會有成本效益,至於美國的競爭優勢是在設計端與設計服務公司端,且設計業必須貼近市場,這都是為何設計公司都在美國的原因。

張忠謀也舉例,半導體晶片的生產設備很貴,人和工作文化很重要,這樣的製造業在台、日、韓都有競爭優勢,比如設備半夜1點故障,在美國恐怕得隔天早上8點才會修好,重新運作,但在台灣,有很多技職學校產出技術人才,技術人員會在半夜接到電話就起身,太太知道先生要去修機器,就只會回頭繼續回去睡覺,然後先生出發去修機器,半夜2點就修好,重新恢復生產,這就是工作文化產生的競爭力。

【半導體教父開講1】自由貿易還未死透透 張忠謀語出驚人:支持美國對中國制裁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今(16)日出席美國歷史學家Chris Miller新書《晶片戰爭》發表會,針對與會記者提問,張忠謀補充說明先前言論「全球化貿易幾乎已死」,對晶片業未來影響時回應,為了國安因素製造業回歸本土、供應鏈韌性問題,毫無疑問,半導體晶片產業全球化已死、自由貿易還沒死透透,但還是兵臨危境。

張忠謀表示,全球化貿易已死對於晶片業當然沒幫助,迎面而來第一問題就是成本上升,晶片無所不在的現貌恐會趨緩,進入另一個世界。他補充,《晶片戰爭》這本書會出現,就是因為作者發現晶片居然無所不在,生活方方面面都需要晶片,但現在這本書寫完,整個賽局又變了!

張忠謀補充說明,半導體與晶片可以無所不在,主要是因為成本的節節降低,回到50年代,當時還只有電晶體,根本還沒有IC出現的時候,一個電晶體需要2~3美元,如今,一台手機裡面就有近兩百億電晶體,(雖然不確定具體數字)總計成本可能只有20~30美元,是原本電晶體的十億分之一美元。

電晶體可以說是成本下降最多的零組件。而今,製造基地轉移到美國已是進行式,成本上升已成不可逆的問題。張忠謀預期,「美國製造成本相較台灣將多出近50%」。他還開玩笑說道,但這可能是比起有人說我是近百年最被低估的企業家,還被低估的數字。

展望未來五到十年,沒有台灣海峽爆發戰爭、美中沒爆發戰爭的前提下,半導體供應鏈會出現何種樣貌?張忠謀提到,半導體市場會分成中國與其他國家、形成供應鏈兩極化問題。

不僅如此,張忠謀更說道:「美國開始提出一些的晶片相關產業政策,部分產業政策就是要讓中國在晶片發展腳步緩下來,這點我沒意見、甚至支持這方向」。

張忠謀指出,在晶片製造技術上,中國落後台灣5、6年。他表示,他曾看過中國最先進晶片,那些晶片是台積電5、6年前可以輕鬆做出的晶片;但另一方面,他也是支持美國方面產業政策,讓中國腳步緩下來。

不過張忠謀也引述先前美國國防部長曾表示,「台灣被稱為最危險的地方,美國不能全部仰賴台灣」的言論,這將成為台灣未來產業發展的困境。

【半導體教父開講2】英特爾做晶片代工 張忠謀:只是一個人在舞池裡跳舞

面對英特爾(Intel)在美國做代工,是否能與台積電比拚的問題,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引用了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說,「台積電已經學會與400多位夥伴共舞,但英特爾卻是一個人在舞池裡跳舞」,接著他感同身受的表示,非常認同。

綜觀全球半導體版圖,生產製造重鎮座落於台灣、日本、南韓等少數幾個國家。張忠謀分析,有這樣的產業樣貌,主要是因為這些國家做的事情有競爭優勢。雖說無法細項討論,但他強調,在這之中最重要的是人與國家的工作文化。

張忠謀接著說道,在晶片製造業,因為機台設備昂貴,需要讓機台全年無休的工作,隨便停工幾個小時,都會墊高生產成本。他舉例,如果設備半夜一點故障,在美國的話可能會等到隔天早上八點才有人修理機台、重新復工,但如果在台灣,半夜兩點就會修好。

張忠謀用一個台灣真實發生的情境補充說明,在台灣工程師、技術人員在半夜一點於熟睡中被電話吵醒,通知機器故障的同時,就會立刻起身穿衣服準備出門。此時,技師的太太詢問:怎麼了?技師回應是機器故障問題,太太就會回去睡覺,不再說任何話。

「這就是台灣技術競爭力」,張忠謀再三強調。他表示,台灣有很多技職學校培養出優秀且專業的技師,這些幕後功臣在維護機台上扮演重要角色,是形成半導體供應鏈的重要拼圖之一。

張忠謀回憶先前在德州儀器(TI)的情景,他表示當時任職負責生產力與品質的主管。有一年,德州儀器發現一家新成立的日本晶圓廠,良率比其在休士頓的晶圓廠良率高出一倍,在深度了解後,發現問題出在「人」身上。

張忠謀提到,當時日本的作業員流動率僅有3~4%,反觀美國卻高達6~15%之多,因為美國根本找不到有經驗,可以修理高度精密設備的人員。而在日本,卻可以找到技職學校畢業學生,能訓練且樂於接受訓練維護半導體機台。於是,在日本這些新的機台,持續上工的比例高達98%,於美國卻只有60%。

「機台壞了後,幾乎沒辦法做,你就會發現庫存會出現問題,這是製造業基本原則」,張忠謀一語點出半導體製造的基礎原則。

不過在製造外,張忠謀也點出美國在半導體的優勢。他提到,美國最大的競爭優勢在IC設計和IC設計服務公司,全球排名前五大IC設計公司都在美國,而這些設計工程師接近終端市場,這也是為什麼美國還是享有IC設計競爭優勢。

🍎たったひとつの真実見抜く、見た目は大人、頭脳は子供、その名は名馬鹿ヒカ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