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榮總視察急診分流挨嗆「下台!」 陳時中哈哈乾笑了2聲:大家心情不平靜、過去就好

赴北榮挨嗆「下台!」 陳時中乾笑二聲:大家心情不平靜、過去就好

本土疫情大爆發,衛福部長陳時中今(11)日下午結束疫情記者會後,馬上趕赴便台北榮總視察急診分流狀況及戶外採檢站,不過,陳時中人才一走進台北榮總大廳,就有民眾大喊「陳時中下台」,陳時中第一時間沒有回應,但隨後被媒體問到心情時,先是哈哈乾笑了兩聲,才強調「整個在疫情期間,大家心情不是那麼的平靜」、「我想過去就好、過去就好」。

陳時中下午到台北榮總視察後,盛讚院方規畫相當好,尤其採檢做到風險分流,他用非常不容易來形容。

台北榮總目前單日最高檢驗量能,在池化PCR檢測下,能達到上萬。陳時中表示,採檢站的風險分流很關鍵,因為風險不同就可採取不同的策略,看是否是要一對一做或池化檢測,前面分流做好,後面效率就快,不管是檢驗的器材,檢驗的設備,檢驗的人力,效率都能提高。

陳時中說,相關採檢的成本壓低,速度加快,就能造福更多人,是個良好的示範,希望其他醫療院所也能發展。

赴北榮視察遭嗆下台!陳時中回應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11日)下午結束疫情記者會後,立刻趕赴台北榮總,視察急診分流與戶外採檢情況,不料一進門就遭到民眾怒嗆下台,雖然陳時中第一時間沒有回應,但事後接受採訪則笑回表示,「疫情期間大家心情可能不是這麼平靜,過去就好。」

陳時中下午視察台北榮總後,大讚院方規畫相當好,尤其是輕重症分流,配合後續持化檢驗,更可壓低檢驗成本,加快檢驗速度,同時也指出,成本壓低,速度加快,就能造福更多人,是個良好的示範,希望其他醫療院所也能發展。

5月底疫情高峰 10幾萬例或是更高

衛福部今(12)日在行政院會指出,目前全球疫情持續趨緩,國內病例及中重症個案則仍在上升,預估高峰會落於5月中下旬。衛福部疾管署長周志浩表示,根據推估高峰可能10幾萬例或是更高,但這都有不同假設條件,預估數字是用來參考。

周志浩表示,5月5日至11日新增30萬2754例,較前一周的12萬4403例明顯上升,進入廣泛社區流行,病數持續快速增加。今年累計本土病例共42萬1703例,中、重度個案894名,其中98名死亡。

衛福部簡報先前都有預估下周確診案例數,周志浩說,數字有預估模式,先前也有人拿這數字進行比對,造成困擾,因此僅提供大概狀況,沒有必要出現不當的解讀,不過當作參考是可以的。

周志浩指出,目前有3種數學模式,每種模式都有不同的假設,最高峰的數字也不同,有10幾萬例、也有更高,但沒有哪一種模式是對的。相關預估是用來參考,做好醫療、公衛準備

衛福部也呼籲,國內防疫現正邁向與病毒共存的最後一戰,將持續因應疫情現況推動及檢討防疫策略,國人須同心協力,增強防疫韌性,攜手度過疫情,早日進入正常生活。

愈早投藥可以救愈多人

國內現有輝瑞、默沙東二款口服抗病毒藥,能有效預防高危險群從輕症轉中重症,但必須在發病五天內使用。國內確診者大增,許多符合用藥資格的高風險群卻囿於領藥行政流程不順暢,五天內無藥可服。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表示,四月一日至五月九日推估有卅八人因未適當分流、錯失黃金治療,直接從輕症變重症。

陳秀熙表示,「醫療資源的調整」是台灣目前最需要改善的,要更有效率地找到應住院的病人、避免重症發生。重症死亡中,除了部分不可避免的死亡之外,仍有大部分死亡是可藉由疫苗保護、快篩早期偵測、精準抗病毒用藥、維持醫療品質及量能所避免。

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副教授李建璋表示,感染症的病程因人而異,有些人反應特別強烈,恐是免疫風暴結果,或與體質、基因有關,這在流感、新冠肺炎都可以觀察到,不是用藥就一定可以治療。

「愈早投藥可以救愈多人」,李建璋表示,如果重症高風險群沒有及早吃藥,等到四、五天後病毒量衝上高峰,高到壓不住,這時再給口服抗病毒藥,效果相對有限。

李建璋提醒,政府開放跨國自購快篩,卻不為試劑品質把關,這是很危險的。如果有人買了一堆準確度跟丟銅板差不多的試劑,可能造成誤判,導致延誤醫療造成遺憾。

陳秀熙歸納,對抗Omicron應把握精準防疫兩大主軸,首重是預防重症及死亡,再者是維持醫療及社會正常運作新常態生活。要預防重症及死亡,除了接種疫苗、戴口罩,也要「精準快篩」及早發現個案、「精準住院及ICU照護」以減少重症死亡。

🍎たったひとつの真実見抜く、見た目は大人、頭脳は子供、その名は名馬鹿ヒカル!🍏
Forums  ›  新聞話題  ›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