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唯一「口罩無用派」!鐵齒新加坡為何能穩住疫情且無人死亡?
歐美各國,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嚴重,依然堅信「健康的人不需要戴口罩」,看在台灣人眼裡,實在不可思議。但亞洲有個國家,也一樣鐵齒,但仍守住疫情,甚至被哈佛公衛學院稱讚?
新加坡駐台代表葉偉傑被派任到台北一個月多。他對2月3日那天,剛入境台灣桃園機場的場景記憶猶新。
「一從機場出來,就碰到很多出入境口的海關人員都戴著口罩,」梳著整齊西裝頭的葉偉傑說,馬上對台灣防疫「很有感」。
「剛來,走在街上或者搭車,我很不習慣,因為在新加坡是沒生病就不需要戴(口罩),」葉偉傑後來入境隨俗,也跟著台灣民眾戴起口罩。
葉偉傑來台灣報到的時候,正是新加坡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人心惶惶之際。2月4日,一天新增6個案例,並出現第一例人傳人個案。之後甚至出現疑似出現社區感染。但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老神在在,一再呼籲民眾,「健康的人不需要戴口罩」。
而新加坡民眾也真的聽政府的話,讓新加坡成為亞洲工業化國家的「異類」,當台灣、南韓、日本民眾都在搶購口罩時,新加坡人依舊淡定。
一位在台灣科技公司新加坡廠工作的台籍主管表示,現在商場、捷運,很少人戴口罩,10個大概不到1個有戴,「戴了會被以為是中國人吧。」
而且,新加坡的中、小學都照常上課,學童一律也沒戴口罩,與台灣「全民戴口罩」的奇景大不相同。
那有學生感冒也不戴口罩嗎?「感冒就在家休息啊,不要硬撐戴口罩到學校嚇人,」這位有個12歲小孩的台籍主管不加思索地說。
搭捷運上下班、任職海運業的新加坡民眾陳家喜表示,自己這陣子搭捷運也沒有戴口罩,「新加坡和台日韓在東北亞的國家,最大的分別是,我們沒有戴口罩的習慣,疫情還沒發生前,新加坡社會廣泛就沒有戴口罩的的習慣,」
葉偉傑坦言,一來包括新加坡在很多地方口罩生產供應量有限,一般沒有生病的人就沒有一定要戴的需要,把口罩優先留給醫護、前線人工作人員等,「政府和新加坡醫療專家解釋給民眾,主要還是由病人來戴口罩,降低病菌傳播的可能,健康的人就不一定需要戴口罩,最主要是要常洗手,不要碰耳鼻,我們也鼓勵跟其他人接觸要保持距離。」
這樣的做法顯示,新加坡果真「脫亞入歐」,加入其他歐美國家所屬的「口罩無用派」,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口徑一致。
根據WHO公告,「就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對公眾的建議」,說明使用口罩的時機,是「如果您咳嗽或打噴嚏,應戴口罩」,「身體健康的人,不需要戴口罩。」
理由是,WHO感染預防與控制顧問法蘭西斯(Christine Francis)在官方影片,手持一個外科口罩清楚說明,「因為沒有科學證據,說明口罩可保護沒有生病的人。」
看在其它台灣、中國、南韓等「口罩派」眼裡,新加坡人這麼輕忽,肯定大難臨頭。因此,一開始新冠肺炎在新加坡確診病例增多時,中國就流傳著,「新加坡人都不戴口罩,等下變成武漢」的戲語。
但新加坡終究是守住了。截至3月17日,新加坡累計確診266例,新增案例多是境外移入,仍有152名確診病患目前正在隔離病房治療中,共有114病例康復出院,而且,無人死亡。
政策當機立斷,比台灣更早禁止中國旅客入境
那麼如果新加坡不迷信大眾戴口罩防疫的功效,依然守得住疫情,關鍵是什麼?「檢疫、邊境控制,居家隔離,」一位家庭醫師受訪時強調。
新加坡從2月2日起,就全面禁止中國旅客入境,甚至比台灣還早上3天。而且,嚴格執行入境檢測,快速抓出感染者,從最早針對疫區有症狀的人檢疫,到每個入境有症狀者都須檢疫,雖然造成初期確診病例飆高,卻也守住防疫的戰線。
美國哈佛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s T. 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便在2月下旬發表一份流行病學報告稱讚,一向以防疫能力高見稱的新加坡,檢測水準已達到「黃金標準」,該報告並指出,若全世界改採新加坡的檢測方式,確診患者將會多出2.8倍。
此外,相對於台灣感染者一律入院住負壓病房,新加坡一樣走歐美路線。輕症居家治療,重症才收治入院,以避免醫療系統負荷過重。
李顯龍在2月8日透過影片表示,如果病毒廣泛傳播,試圖追蹤每個接觸者將是徒勞無功的,「如果將每一個疑似病例都送進醫院隔離,醫院就會人滿為患。」
當然,有些人會質疑,新加坡能控制疫情的最大功臣,恐怕還是終年超過30度的熱帶高溫,擋住了喜愛低溫的新冠病毒。
例如,3月初,美國馬里蘭大學人類病毒研究所和全球病毒網絡(GVN)發表一篇研究論文,從全球發生案例分析,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路徑大致沿著東西方向狹長地展開,北緯30°至50°是疫情中心,韓國、日本、伊朗以及義大利北部都在這一區域。而且疫情爆發時間與年度溫度週期最低點相符合,平均溫度5至11度,相對濕度47%至79%。
然而,前美國陸軍研究所病毒學研究員林(Sean Lin)則在接受電視節目訪問時指出,病毒是在人體中繁殖和傳播,所以外面的溫度是熱還是冷,其實跟病毒擴散的速度沒有太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