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供貨恐中斷!空運減班還漲價,華碩保守估Q1營收年衰退3成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衝擊,世界工廠中國停工近一個月,電腦、筆電及平板等3C產品3~4月恐出現斷鏈危機。
華碩18日召開法說會公佈2019年度財務成績,武漢肺炎疫情衝擊度仍是媒體及法人關注點,華碩官方指出,因為疫情關係,中國工廠復工比過往農曆年後~元宵節前就恢復生產要晚得多,供應鏈受到非常大影響,3~4月系統類產品(泛指電腦、顯示器、平板)供應恐會中斷。
根據外電指出,由於中國及歐美紛紛要求學生在家線上上課,居家辦公情形也越來越普遍,平板電腦及筆電需求大增,部分市場已經傳出缺貨。對此華碩也透露,針對居家上班及教育市場,已規劃專案,推出內載視訊軟體機種搶商機。
「1~2月營收來自銷售去年12月至今年1月生產的產品,因當時疫情尚未發生,產能沒有問題,但3月營收來自2月產出,由於中國工廠停工,3月營收將被影響。」華碩表示。
以華碩2019年首季品牌營收835億元計算,今年華碩首季營收落在584.5億元,扣除1-2月品牌營收394億元,3月將在190億元左右,與2月189億元相當,沒有因工作天數較長而回升,關鍵就在供應鏈中斷,華碩判斷,較大中斷影響落在3月,4月逐漸收尾,故第二季營收有機會比首季好,換言之,第一季成為華碩今年營運谷底。
共同執行長許先越指出,華碩大部分產能仍在中國,受到政府管制疫情影響,復工率預計到3月下旬才能達百分百,使得華碩庫存處於低水位,電腦系統產品出貨將季減4成,主機板與顯示卡類零組件業務衝擊較小,季減僅5%,單季品牌營收年衰退將達30%。
根據華碩年度財報,12月底庫存為689億元,比9月底庫存下滑6%,更比2018年底下滑20%,這原本是為了優化庫存管理,不料碰上疫情停工,導致沒庫存可賣。
航空公司砍班、停飛,Q2要求代工廠加大產能
而各國邊境管制,造成人員流動銳減,各國航空公司紛紛大減班次,甚至停飛,衝擊全球3C消費電子產品運輸。許先越表示,很多空運是利用客貨兩用機運輸,隨航空班機減班或停飛,不只是空運貨運艙位減少,運費也大幅成長。
許先越說,華碩採取提高海運及陸運方式因應,目前歐洲庫存水位還算健康,中國則相對偏低,不過隨中國復工,相信很快可以補上。
在3月中國工廠復工後,華碩也立刻要求幾家合作代工廠如和碩加大產能,把首季缺的供貨量補回來。
依照現階段疫情不再惡化判斷,華碩預估,因為第二季全面復工,營收有機會比首季好,甚至單季營收可以跟去年同期一致,同時華碩也暗示第一季不至於出現虧損。
疫情一週多變,歐美終端需求還要再量測
不過,華碩也坦言,歐美疫情本週發生猛爆性發展,生活管制增多,是否會影響第二季終端需求還要調查,但根據到上週的業務前線回報來看,第二季業績只會比原本目標小幅下滑一些,且幅度不是很大,但本週起肺炎發展超出預期,還會再做二次研調。
在疫情中,華碩也透露相對找到市場需求機會來自遠距工作及教學需求,華碩業務端也會研擬相關專案,展開行銷。
而隨美國疫情失控,Amazon也宣佈將暫停3C類產品銷售,優先提供防疫及生活類用品,對此共同執行長胡書賓表示,因應貿易戰北美早已提高庫存量,Amazon屬於電商,在美國,3C類產品銷售仍仰賴實體通路為主,所以反而擔心實體通路是否跟進(Amazon),若跟進影響才會大,否則,疫情對需求的影響比較值得關注。
而在這次武漢肺炎疫情過後,華碩也坦言,中長期會採取:
建立適當庫存;
要求供應鏈提高自動化比率;
具備不同地區供應能力方式應變。
華碩透露,已跟代工廠緊密展開會議討論,確定將加快腳步全球化分散產能,比方高階筆電機種已先拉回台灣生產,未來也規劃在越南及印尼生產高階機種,但因為初期料件仍然要從中國運到當地生產,運輸成本較高,所以必須先分散高階產品。
新品拼如期上市,工程師量產驗證雙管齊下
另外新品部分是否被疫情打亂推遲發表時程?許先越表示,3C產品都跟著英特爾及超微計畫走,比同業晚推出就不利,但因上游零組件供料不順,華碩將會就原本新品規劃中,挑最重要產品準時上市,舉例而言,本來計畫發表五款新品,現在因缺料生產不順,就會挑三款重點主打,力拼跟上游關鍵處理器同步發表上市。
為達成準時上市前的量產驗證,華碩工程師在不能出國下,將指派蘇州工程師前往工廠,與台北連線視訊會議,並以寄送樣本方式進行驗證測試,確保新品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