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網路設備建置可採用「遠距教學」?NCC:已完成9成
武漢肺炎疫情蔓延,許多學校面臨停課或必須實施遠距教學,民進黨不分區立委范雲今(18)天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質詢時指出,台灣偏鄉設備可以因應遠距教學嗎?據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技監鄭泉泙回應,偏鄉網路設備建置已經完成9成,正朝「鄉鄉有1G、村村有100M」的目標邁進。
范雲說,目前全球已經有73國面臨停課措施,美國包含哈佛、南加大、紐約大學和哥大都已停課,台灣防疫要進行超前部署的話,偏鄉遠距教學的設備是否已經準備好?已經完成多少比例?希望在疫情期間可以加速腳步。
鄭泉泙答詢表示,偏鄉數位建設有前瞻基礎建設編列8億元預算,今年底會達成85個偏鄉至少有一個點可以達到1G等級的固網寬頻網路,有700多個偏鄉村里至少有一個點有100Mbps網路,目前已經完成9成,惟金門縣烏坵受限地形,尚沒辦法。有需求的話,可以請電信業者提前完工。
鄭泉泙也補充,截至去年12月Gbps等級固網寬頻網路已經達到59個偏鄉,在我國86個偏鄉中,已有85個有Gbps等級寬頻網路,269個村里有100Mbps等級網路,並已經拓展709村里的無線熱點頻寬和建置169村里的4G基地台。
當各界開始推行在家上班與遠距教學,你是否想過「擁有網路」已經成為基本人權?
最近武漢肺炎疫情從亞洲一路延燒到歐美,為了保障學生的受教育權以及勞工的生產力,無論政府單位或企業機關,都紛紛嘗試進行「在家上班」或「遠距教學」等,透過網路實現的應變措施。
確實,武漢肺炎目前最顯著的傳染途徑,即是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與飛沫傳染,只要將學生與民眾,從大群體打散成小個人,就可以有效避免病毒的繼續傳播。但是,工作與學習總不能因為不跟其他人接觸而因此停止,所以近二十年來突飛猛進的網路技術,就成為了人類的最佳選擇。
面向學生的「遠距教學」措施,台灣過去經常應用在偏鄉教育及課業進修;至於「在家上班」則比較常見於知識型產業或自由工作者,近期才有許多租不起辦公室的新創小公司,選擇用這樣的方式來節省經營成本。
只不過以上所舉的這些例子,與現今武漢肺炎疫情爆發,教育單位和企業不得不實施「遠距教學」和「在家上班」的狀況,終究還是有些不太相同,但唯一不變的部分,就是所有人都得透過「網路」來實踐這件事。
當學生必須在家透過網路,才能夠獲得應該有的教育資源時,就會讓人不禁思考,網路是否已經成了現代民眾必備的基本人權之一。要是今天某個家庭因為繳不出電信資費,或者因基礎建設不足、裝置購買上的困難,導致沒有網路可以使用,相當於就剝奪了孩子的受教育權。
即便將場景套用在成年人領域,「在家上班」代表著勞工必須擁有通暢的網路與適當的設備,才能夠去實踐滿足自我需求收入的勞務工作,可是一旦失去網路,擁有收入就變得不再可能,甚至有機會遭到公司不平等的對待。
網路之於人類的重要性與必須性,沒有人會選擇否認,有許多人早就提倡,網路應該跟水、電、空氣一樣,成為由各國政府保障的基本人權,確保所有人都能平等取得,並且擁有不受限制、任意利用的自由。
或許對台灣人來說,低價電信吃到飽過度泛濫,加上網路基礎建設完整且強大,所以對「應該擁有網路」這件事情覺得有些無感,但世界各國的情況卻不見得如此。
比方說,美國通訊龍頭 AT&T 近日宣布,由於武漢肺炎疫情延燒,為了應付許多美國企業紛紛宣布讓員工在家上班,所以暫時拿掉了家用網路的傳輸量上限(是的,美國部分家庭的有線網路跟電信資費一樣,具有流量上限),避免消費者因在家上班超量使用進而收到高額帳單。
站在企業形象宣傳的角度,AT&T 的做法肯定會引來許多好評,但反過來想,假設今天電信公司經營者沒有作出這份讓利,那是否勞工在家上班後,將導致「越工作越虧錢」的情況?這絕對是值得深思的議題。
當台灣社會還在吵著「5G 資費怎麼訂」的問題時,或許我們可以從「網路是基本人權」的角度來切入,試想一下高額的電信方案是否有道理?弱勢族群的網路存取權是否又有得到保障?
一場瘟疫的爆發能帶給人類很多省思,尤其當我們利用科技解決問題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那些無法擁有科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