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陳莉蓮拚轉型!裕隆與鴻海結盟,拿出155億元攻汽車市場

嚴陳莉蓮拚轉型!裕隆與鴻海結盟,拿出155億元攻汽車市場

2020年才剛過一個多月,鴻海連續兩度宣佈車廠重大投資,先是宣佈與飛雅特克萊斯勒合資,7日又宣佈與裕隆集團合作,華創車電以技術人才作價,鴻海出資79.44億元,雙方合作成立新公司。

裕隆集團去(2019)年推動價值鏈策略轉型,華創車電的汽車研發平台採開放模式,過去的「單一客戶、重資產」轉變為「全面開放、多元客戶」的開放平台新方向,提供客戶 total solution 的服務,而跟鴻海的合資,更等同於讓「新華創車電」除了現有納智捷品牌,將面向世界,爭取更多元車廠客戶。

2018年12月,裕隆集團前執行長嚴凱泰病逝,遺孀嚴陳莉蓮宣布接任集團執行長,站在第一線扛起重擔,成為台灣最大汽車集團掌門人,推動集團轉型。華創車電長年虧損,成為集團改造變動最大的部分,去年華創車電不僅實施「廠辦合一」,並推出優退、優離方案,大幅節省人力成本。

而此次鴻海出手與裕隆就華創車電技術與人才上合作,也難免令外界想到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與嚴凱泰之間的好交情,鴻海出手也讓裕隆集團的華創車電有了好歸宿。

鴻海與裕隆宣佈,雙方成立總資本額155.76億元的合資公司,共同推動汽車整車研發設計、開放平台共用化及生態。

鴻海要出手買華創車電傳言早在一年多前就曾出線,不過當時鴻海仍否認,不過鴻海近年積極布局電動車、數位醫療、機器人三大產業,在車用電子領域,也公開宣佈過將發揮供應鏈管理、汽車電子、自動駕駛等軟硬體整合強項,尋找戰略合作夥伴。

對於為何此次選擇跟裕隆合作?鴻海指出,主要是因未來將不僅專注汽車零部件,鴻海集團希望為汽車產業客戶提供 ODM(委託設計代工)及IDM(垂直整合模式)服務,所以需要具有整車設計能力的合作夥伴,而裕隆集團是台灣唯一具有整車開發能力的公司,具有完整的汽車自主研發資源、車輛專業團隊及相關軟硬體等車廠硬實力,將可加速鴻海集團投入汽車產業的發展速度與成果。

拚多元代工,裕隆轉型再下一城

這次合作案經過雙方董事會通過,鴻海將出資79.44億元,取得合資公司51%股權、裕隆以華創車電資產作價,相當價值76.32億元,佔股49%,共同成立合資公司。以華創車電目前資本額32.82億元來說,合資條件不差。

雙方表示,未來雙方將各自發揮所長,裕隆旗下華創車電,擅長整車技術開發;鴻海則擅長電子零組件的製造設計,車輛研發與資通訊產業資源彼此互補。合資公司會由雙方共同組成經營團隊,鴻海提供ICT產業供應管理資源;裕隆以華創車電的研發工程團隊為主。

裕隆集團近年投入新能源汽車、車聯網、自動駕駛等技術開發,嚴陳莉蓮上任以來,為了改善台灣納智捷銷量沒有起色,還連年虧損的慘況,積極推動裕隆多元代工策略,過去完全不接其他外部生意的整車研發中心「華創車電」,開始施廠辦合一。

將華創從新店移往苗栗三義與工廠結合,加強企業溝通效率;更重要的是,過去只為自家代工的華創,開始張開雙臂做外部生意,拿下義大利三輪重機商亞帝發(ADVIA)代工訂單,開放平台的策略的好處,能夠持續經營現有納智捷品牌運營,並爭取多元客戶。

裕隆認為,跟鴻海的合作,在資源上可以彼此互補,更有利掌握電動車商機。未來在策略上,歡迎其他供應鏈合作夥伴加入,培育更多本土車電研發人才。

裕隆已經擺脫過去只替自家品牌納智捷(LUXGEN)研發的模式,從與鴻海的合作,可以看出嚴陳莉蓮將「研發」視為重要發展策略。

合資案連發,鴻海猛攻電動車

鴻海日前在法說會中,明確宣示「電動車、數位醫療、機器人」三大市場目標。上個月,才宣布與飛雅特克萊斯勒汽車(Fiat Chrysler Automobiles, FCA)簽署合作協議,同樣以成立合資公司的方式,共同開發、生產純電動汽車,同時經營車聯網業務。

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表示:「汽車市場與產業已進入轉型快車道,通過平台化模式進行車輛設計已是大勢所趨。」鴻海的想法,是以過去在 ICT 產業累積的成功經驗,為汽車產業打造新的IDM(整合元件廠)營運模式,加速鴻海在電動車領域的布局。

SONY、Google、特斯拉等這些非傳統車廠的品牌,也都加速馬力投資大量資金、資源,發展無人車、電動車科技。全球最大汽車傳動系統供應商吉凱恩汽車(GKN Automotive),於上個月宣布跟台達電子策略合作;日本豐田汽車(TOYOTA)與 Panasonic(松下),本周也宣布合資成立車用電池製造公司,而「強強連手」,似乎成為產業巨頭共通的策略。

🍎たったひとつの真実見抜く、見た目は大人、頭脳は子供、その名は名馬鹿ヒカル!🍏

裕隆與鴻海合作整車研發設計,但對 Luxgen 品牌到底是福還是禍?

剛過完年,當所有注意力仍集中在武漢病毒疫情上,對於台灣汽車市場來說最大的震撼彈,莫過於裕隆將與鴻海簽署合作協議並將於未來設立合資公司,計畫將推動汽車整車研發設計、開放平台共用化及產業生態鏈,理所當然,影響最大的莫過於裕隆集團旗下唯一自主品牌 Luxgen。

提及 Luxgen,近期無論中國市場的退敗、S3 導致台灣市場的萎縮、水野和敏的離去乃至華創遷移至三義廠區,諸多風風雨雨消息莫不讓人垂頭喪氣。

即便全新車款 URX 以家庭化七人座 SUV 的鮮明屬性切入市場並帶來久違的熱烈反應(於 2020 年 1 月掛牌 493 輛成為國產中型 SUV 亞軍),依舊難以完全抹去消費市場的疑慮,而今晴天霹靂鴻海集團決定攜手裕隆進入汽車市場佈局的消息傳出,看在 Luxgen 以及我們的眼裡,早超越注入活水的程度而壓根情勢逆轉關鍵。

按照官方新聞稿「鴻海裕隆攜手,打造新產業聯盟創新經營模式」,這個資本總額為新台幣 155.76 億元的全新合資公司,目前規劃將以鴻海現金出資新台幣 79.44 億元佔股 51%,連同裕隆以開放平台資產作價出資新台幣 76.32 億元佔股 49% 的模式設立。

不過儘管帳面上鴻海佔大股,而且字面上顯然現金都是由鴻海所提供(裕隆則以平台與技術作為資本),但由於所佔股份極其接近加上裕隆集團長期身處汽車市場的有利位置,即便鴻海集團的強勢作為路人皆知,但理應仍相當程度須看裕隆配合才能合作無間。

事實上,由於近年來 Luxgen 銷量未見起色,裕隆集團積極為負責研發設計的華創車電尋求資金來源,而今從鴻海帶來的大量銀彈,便成 Luxgen 中興大業的轉戾點。

那麼鴻海聯姻裕隆除了資金到位外還有什麼好處?這點可能需要從企業文化說起。

眾所週知,鴻海集團旗下事業體的強項,在於具備資源整合快速確實的特質,簡單說就是更具效率的執行命令,按照鴻海董事長劉揚偉的說法,他認為供應鏈管理向來不是傳統汽車業的強項,卻一直是資通訊產業(ICT)的優勢,若是能將快速、便宜且優質的管理方式帶到汽車等較傳統的產業,相信一定能對市場帶來相當大的衝擊。

至於裕隆集團這頭,則具備多年汽車產業技術的整合能力,同時擁有完整的零組件供應鏈,一旦兩者相結合同時齊心協力,未來新公司影響最劇的 Luxgen,理論上勢必便能夠在產品定位以及服務上更貼近消費市場的期許。

鴻海集團對於汽車產業的企圖早昭然若揭,無論 2014 年與中國最大電動車製造廠北汽新能源合資成立的電動車租賃公司以及入股中國第二大豪華車經銷商和諧汽車,或者 2015 年與騰訊及和諧汽車簽訂互聯網及智慧電動車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甚至近期與 FCA 飛雅特克萊斯勒集團成立合資公司針對電動車開發、生產及車聯網的業務進行合作等動作,都能看出當 3C 產業微利化後,鴻海直指汽車產業而來的目標昭然若揭。

如此一來裕隆與華創所擁有的整車研發技術以及整合經驗與 Knowhow 當然成為鴻海不可多得的至寶,畢竟汽車不若消費性電子產品般單純,要將眾多技術與零組件集結而成一輛可上路行駛同時廣受市場好評的汽車,絕對遠非產品單純許多的 3C 產業所能想像,擁有華創車電與裕隆集團的資源,將可大幅降低鴻海獨立投入汽車產業的投資金額與損失風險。

不僅如此,汽車市場的售後服務複雜度也不是一般 3C 產業差可比擬,像以今天的主角 Luxgen 為例,面對突如其來武漢病毒疫情的影響不僅必須即時強調全車系配置 PM2.5 空氣濾網並於進廠保養維修免費提供車內臭氧消毒殺菌,同時還得提供到府賞車/試乘與到府取車的服務以免消費者健康疑慮。

相對迅速的行銷與公關處理能力,也成為市場競爭或者消費評鑑時的重要依據(Luxgen 為 2018 / 2019 年台灣顧客滿意度 CSI 非豪華品牌連續兩年冠軍),畢竟比起消費性電子產品,消費金額大上太多的車主肯定更加重視售後服務的周延與完整,對於市場而言,針對汽車售後服務的審視與規範也勢必更加謹慎且嚴苛。

若未來鴻海與裕隆的全新合資公司運作順暢,單就汽車銷售的面向來看,骨與肉亦即設計研發與行銷服務將依舊會以裕隆所擁有的資源與 Knowhow 為主,至於大腦與神經也就是決策與供應鏈管理,則方才注入鴻海的獨有性格。

有了身強體壯的軀體再加上敏捷而明快的思維與反應,便能構成一個健康聰明的個體,當然這些都是從最樂觀的方向推演,無論企業文化的衝突或是企業風格的磨合都仍需經時間加以歷練,當然,我們也期待最終結果能夠朝好的方向前進,為 Luxgen 甚至下一個台灣自主汽車品牌續寫傳奇。

🍎たったひとつの真実見抜く、見た目は大人、頭脳は子供、その名は名馬鹿ヒカル!🍏
Forums  ›  新聞話題  ›  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