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掃地機器人品牌iRobot技術長創業失利,機器人新創Rethink Robotics關門大吉

市場太競爭!iRobot技術長創業失利,機器人新創Rethink Robotics關門大吉

The Robot Report與Boston Globe於上周報導,於2008年創立,已開發出Baxter及Sawyer兩款工業機器人的Rethink Robotics已於上周三(10/3)結束營業。

Rethink Robotics在成立之初備受外界期待,因為它的共同創辦人Rodney Brooks不只是麻省理工學院的機器人教授,也是著名掃地機器人品牌iRobot的共同創辦人,並曾擔任iRobot的技術長。

Rethink Robotics先在2012年發表Baxter,繼之於2015年推出更小型也更具彈性的Sawyer,這兩款產品都屬於可與人類共事的工業用機器人,且迄今已募集近1.5億美元的資金,但該公司執行長Scott Eckert向上述兩家媒體證實,因機器人的銷量不佳,再加上原本要出售的計畫在最後一刻破局,資金用罄而不得不宣布關門大吉。

屬於機器人新創業者的Rethink Robotics不但面臨了同為機器人新創的Universal Robots的競爭,競爭對手還包括諸如KUKA、FANUC、ABB Group及Yaskawa等傳統工業用機器人製造商。

Eckert向Boston Globe透露,該公司很早就發表了非常創新的產品,只是不幸地沒有達到商業上預期的成功。

現在Rethink Robotics正準備出售旗下的專利與智慧財產權,並解散91名員工,不過這些員工應該很快就會被其它的機器人公司延攬。

連MIT教授的機器人公司也宣布倒閉、來台求售,Rethink Robotics為何失敗?

機器人產業正面臨一波洗牌,不論是家用或工業領域,退場潮開始出現,然而既有大廠仍持續奮起衝鋒,伺機瓜分這些撤退者市佔率。

Rethink Robotics 這家波士頓公司2008年創立,以由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的前任主任 Rodney Brooks 所成立,挾帶 MIT 光環,這家公司新創之初就鎖定開發低成本的協作型機器人,協作機器人有兩大特點,一是讓其他員工能跟機器在同一個環境工作,而不會受傷,二是能讓不會編程的員工也能簡單的設定操作,學習技能。

協作機器人需求大好,但新創卻面臨倒閉

然而才成立剛滿10年,Rethink Robotics 於10月3日無預警宣佈倒閉!這無益是對機器人產業投下震撼彈,台灣機器人開發業者指出,2個月前,這家美國公司就透過投資銀行對外宣佈要出售,甚至也來台尋找買主,「但看過這家公司客戶名單後,最終沒有出手談。」台灣業者低調表示。

Rethink Robotics 本來要賣股權給一位神秘買主,但臨時在最後一刻被取消,因為資金週轉失靈,推出的兩代機器人 Baxter 和 Sawyer 銷售也不如預期,導致走上倒閉一路。

台灣業者指出,Rethink Robotics 其實是協作機器人的先行者,2008年推出協作機器人等於是開安全機器人製造之先河,但卻沒有得到商業成功,關鍵可能是因為,創辦人是一群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學術背景過於濃厚,理想性高但並無法滿足真正工業需求,最後沒有太多客戶採用。

業者直言,Rethink Robotics 雖提供了許多車廠客戶認證資料,但缺乏真正的大量採用客戶做實證,加上產品規格精密度不夠,不符合工業需求,剛性也不足,機器手臂抓起重物移動時不僅速度過慢,到定點時的晃動問題也無法克服,導致這家協作機器人元老級企業由盛而衰。

然而,事實上 Rethink Robotics 這家機器人公司的硬體設計概念其實走得非常前端,包括機器人頭頂放置雙鏡頭,身上有觸控螢幕,然而軟體技術無法搭配,使得「機器視覺」無法展現威力,而對該公司號稱已經出貨2500支機器人,業界也抱持懷疑。

家用機器人也喊卡,智慧音箱威脅大

而另一家宣佈失敗的,是機器人 Kuri,該機器人先前接受預購,但最後宣佈停止計畫,並將退還現金,市場認為,由於智慧音箱等商品陸續推出,削弱了這類家庭機器人的市場機會。

然而新的機器人仍不斷推出,位於歐洲的 Universal Robots 在2008年也推出第一台 UR5機器人,今年9月,該公司已經宣佈累積出貨量達2.5萬台協作型機器人,號稱在協作市場取得6成市佔率。

Universal Robots 執行長 JürgenvonHollen 表示,去年公司營收成長72%,但今年預計要有50%以上的成長,為此必須拓展通路夥伴及生態系統,比方增加配件及解決方案內容。

台灣則有廣達集團旗下達明機器人(TM Robot)在2012年左右切入協作型機器人市場,並是具備機器視覺的領導業者,今年在產品整齊度拉高下,也宣佈進軍北美及中國市場,目前客戶包括歐美、臺灣、中國、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大廠,第4季目標單季獲利。

根據國際機器人協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估計,2018~2020年全球工業自動化市場將年增15%,協作機器人需求會是工業革命4.0的重心之一,也是成長最快的類型,也因此越來越多大廠跨入協作機器人市場,也間接加快產業淘汰賽的啟動。

🍎たったひとつの真実見抜く、見た目は大人、頭脳は子供、その名は名馬鹿ヒカル!🍏
Forums  ›  新聞話題  ›  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