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就跟香菸一樣對人有害,但最糟糕的是我們從不承認、假新聞、仇恨言論、社會疏離

Facebook就跟香菸一樣對人有害,但最糟糕的是我們從不承認

社群平台Facebook的初心,是希望透過網路串連親朋好友們,讓他們有個地方能夠發表自己的言論、生活與照片,讓其他不在同個地域空間的好友也能看到。

但是,當這個平台握有全球20億人口個資、主要獲利來源是透過販售用戶資料給廣告商,讓這20億人成為廣告目標時,Facebook的存在,以及它對社會的影響,可不再只是上傳照片、發廢文那麼簡單。

針對最近的個資外洩事件,再加上先前Facebook假新聞猖獗,間接影響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結果爭議,數位媒體《Vox Media》刊出一篇文章,點出Facebook在這個社會的錯誤定位:

坦白說,他們(Facebook)製造了對人們有害的產品。事實上,對人們有害的產品不代表會被資本經濟社會淘汰,舉例來說,香菸公司多年來已經透過販售讓人上癮的致癌品,來獲取龐大的利潤。
《Vox Media》

酒精飲品也是,也有人因酒精上癮後受害,甚至致死,賭場也是類似的例子。這都是透過「上癮」來玩弄市場的商業模式。

「而這就是Facebook的問題,它的核心產品不僅有負面影響,這家公司還矢口否認這個事實。」Vox Media這樣寫道。

假新聞、仇恨言論、社會疏離

以假新聞為例,根據BuzzFeed新聞編輯克雷格·西爾維曼(Craig Silverman)的分析報告指出,Facebook上關於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的前20篇假新聞,點擊率比前20篇真正新聞報導還要高。

Facebook沒有扮演好平台過濾的角色,讓盲目、非真實查證的社群影響力,散佈了非事實的政治消息。透過Facebook擁有的地域、心理喜好等個人用戶資料,這些假新聞更能針對某族群擴大傳播,影響選民心態。

針對緬甸國內邊境羅興亞人的社會爭議,Facebook也成為當地仇恨言論的主要傳播頻道,催生一個緬甸國內群體言論,說要把60萬的羅興亞人殺死部分、其他都趕到鄰國孟加拉去。

從心理狀態而論,近幾年愈來愈多研究指出,Facebook讓人們與真實世界的人類更加疏離,只專注在冰冷的手機螢幕上。一篇與研究顧問Gallup合作的更直接指出:「整體而言,Facebook和身心健康這個詞完全負相關。」

沒有Facebook的生活?

會有那麼一天,Facebook從這個網路世界完全消失嗎?目前還沒有答案。

Facebook創辦人馬克・佐克伯(Mark Zuckerberg)在今年一剛開始,面對假新聞爭議時,就承認這個平台開始走偏,他是要修正平台的錯誤,重新回到初衷─-連接世界各地的人們。

或許Facebook可以透過層層關卡來規範、微調它那走偏了的腳步,但是說到底,這20億人聚集的平台,就是利用用戶個資來提高廣告盈利。

只能看這些頻繁出現的爭議事件,能否讓更多人反思,Facebook對自己真實生活帶來了正面,還是負面影響。

🍎たったひとつの真実見抜く、見た目は大人、頭脳は子供、その名は名馬鹿ヒカル!🍏

英議員:臉書應為假新聞負責 比照廣電標準

針對個人資料遭到濫用引發民主危機,英國國會議員今天表示,臉書等科技公司應該比照廣電媒體標準,對網站上「有害且誤導」內容負上法律責任。

總部設在英國的顧問公司「劍橋分析」被爆不當取得8700萬臉書使用者資料以來,臉書日漸成為國會媒體委員會追究「假新聞」議題的焦點。

臉書高層25日表示,為了改善隱私保護措施並減緩在頂級廣告市場的使用,因此付出的成本將使臉書毛利率在幾年內下降。消息一出,臉書市值蒸發1200億美元。

同一時間,臉書正受到英國、美國與歐盟等主管機關的審查。

英國下議院數位、文化、媒體暨運動委員會(Digital,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Committee)主席柯林斯(Damian Collins)今天發布正式聲明表示:「臉書等公司讓開發人員能夠輕易抓取使用者資料,並在沒有告知或同意下挪到別處使用…他們應當要為了網站上有害且誤導他人的內容而負責。」

這名國會議員表示,科技公司應遵守的精確與公正標準,應該比照主管機關通訊管理局(Ofcom)對廣播與電視立下的規則。

在英國無論是公營或民間廣電業者,通常必須在主管機關的監督下,遵守政治立場平衡與事實正確的嚴格規定。

在英國營運的科技公司組成貿易協會TechUK表示,這種標準恐怕比對英國報紙與政治人物的標準還高。TechUK副主任沃克(Antony Walker)說:「有時候,要決定何者是或不是『假』這件事,將具有高度政治性與爭議性。」

🍎たったひとつの真実見抜く、見た目は大人、頭脳は子供、その名は名馬鹿ヒカ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