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Face ID隱私信任,蘋果將與App開發者共享臉部辨識資料、蘋果:用戶必須「明確的同意」

打破Face ID隱私信任,蘋果將與App開發者共享臉部辨識資料

隨著iPhone X 在今年於全球開賣,看似遙遠的人臉辨識正式進入你我的日常,本周傳出蘋果將允許開發者取得部分臉部辨識資料用於開發產品,引發了隱私爭議。

開發者可以取得臉部數據?蘋果:用戶必須「明確的同意」

為了讓全球用戶對於FaceID隱私信任,蘋果在九月曾保證所有用來解鎖iPhone X的臉部辨識資料,都只會儲存在用戶手機上,但當時並沒有將這項保證延伸到第三方開發者身上。

根據《路透社》取得蘋果內部條款,app開發商必須取得用戶「明確的同意」才能蒐集、儲存臉部辨識數據,且只能用在合法的app功能開發上,並禁止將這些資料再販售給第三方,或將這些資料用在行銷廣告用途。

開發者透過True Depth相機可以取得大約50種臉部表情,還包括用戶多久扎一次眼睛、微笑頻率等資訊,並可以儲存在開發者伺服器中,作為產品開發的素材。消息一出也讓外界質疑蘋果是否有確實執行隱私規範,根據蘋果官方公布的隱私研究,開發商僅能存取臉部繪製數據,而用來解鎖手機的數據經過加密,就連蘋果員工都無法存取這些資料。

臉部辨識越來越普及,隱私、倫理爭議不只一樁 

「真正的隱私問題應該跟第三方開發者存取有關。」美國公民自由聯盟資深分析師 Jay Stanley認為,臉部解鎖本身的隱私問題已經被過分誇大。

臉部辨識應用越來越普及,從科技產品到反恐維安都可以看見蹤跡,今年八月德國柏林執法單位,在主要車站內安裝人臉辨識系統進行測試,打算未來用於反恐維安;2011年,Facebook推出「照片標籤推薦」(tag suggestion)功能,利用臉部辨識科技,在用戶上傳照片時自動建議標記人名,Facebook先前在美國伊利諾州,曾因為這項功能有違反該州收集生物特徵數據規範的問題,面臨訴訟爭議,Facebook當時表示,用戶可以選擇關閉該功能,所有的資料都會隨之刪除。

今年九月,史丹佛大學發布一份研究,透過「深度神經網絡」蒐集臉部影像特徵,來分辨同性戀和異性戀的演算法,從數據中發現了幾個趨勢,例如男同性戀和異性戀相比,下巴較窄、鼻子較長、前額較大;而女同性戀比起異性戀下巴較寬、前額較小,這項研究男性準確率達81%、女性準確率達74%,讓臉部辨識在倫理層面引發爭論。

臉部辨識提升了使用安全性,但第三方大量取得這些數據再應用的手法與動機,或許才是大眾在未來真正需要關注的議題。

🍎たったひとつの真実見抜く、見た目は大人、頭脳は子供、その名は名馬鹿ヒカ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