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居民比喻做「惡靈」的核廢料,究竟為何會選在蘭嶼落腳呢?

那一年「惡靈」踏上了小島 核廢料為何選上蘭嶼?

總統蔡英文8月1日對原住民族的道歉文中,提到會要求相關部會針對蘭嶼的低階核廢料進行處理,今(15)日,蔡英文也親自前往蘭嶼,與當地部落原住民討論長久以來的核廢料問題,但是一直被當地居民比喻做「惡靈」的核廢料,究竟為何會選在蘭嶼落腳呢?

3面靠山1面朝海 地形封閉、鮮有人煙成首選 

蘭嶼舊稱紅頭嶼,位於北緯22度、東經121.3度,為我國島僅次於澎湖的第2大離島,島的西端與台灣本島鵝鑾鼻距離只有41海浬,與北方距離40海浬的綠島隔海相望。

這樣遺世獨立的地形,讓政府在思考低階核廢料處置辦法時,看上了蘭嶼這塊小島;所謂的「低階核廢料」,指的就是核電廠工作人員所穿的防護衣、鞋、廢樹脂、濃縮廢液及更換零組件等。

原能會於1972年召集專家學者討論低階核廢料的解決之道,並於2年後的1974年,從廢棄礦坑、坑道、高山、無人島或離島等地點進行評估,後來選擇於離島處置,作為「暫時」的核廢料貯存地點。

位於蘭嶼龍門港附近的核廢料貯存場,就是因專家看上當地3面靠山、1面靠海的封閉地形,且方圓5公里內無人居住,此外也可依靠海運運送核廢料,因此行政院於1975年通過施工規劃,1978年動工,1982年開始正式接受核廢料。

而原來的計畫,是先將低階核廢料暫時放置於蘭嶼,之後再研發其他國家所使用的投棄處置技術,並預計要在菲律賓海域,尋找深度超過6000公尺的海溝進行海拋,然而1990年時卻遭逢國際社會禁止核廢料海拋,就此讓低階核廢料在蘭嶼滯留至今。

政府曾欺居民要蓋「罐頭工廠」? 原能會嚴正澄清 

而對於蘭嶼當地耆老表示,在興建核廢料貯存場之初,政府曾經以興建「罐頭工廠」的說法欺騙當地民眾,但是原能會對此鄭重澄清,當時的行文都是清楚表明正在興建「蘭嶼國家放射性待處理物料貯存場」,並提出當時的當時的「施工規劃報告名稱」及「施工地點豎立的大型看板」作證,從來就沒有出現「罐頭工廠」的字眼,外傳原能會以罐頭工廠欺騙蘭嶼人的消息,根本就是不實謠言。 

核外洩、貯存桶鏽蝕引陳抗 台電整修後維持靜貯存

蘭嶼貯存場自1980年開立後,一直由原能會進行經營管理,但在1989年時,台電依照行政院所頒佈的「放射性廢棄物管理方針」接管經營,並由原能會進行監督。

現在蘭嶼貯存場內的核廢料,大部分都是來自各核電廠的廢樹脂、濃縮廢液,以柏油和水泥固化之後封閉於55加侖的鋼桶中,自1996年2月最後一批船班的核廢料接收之後,蘭嶼貯存場共儲有核廢料9萬7672桶。

但儲存場曾於1991年發生核外洩事件,1994年也發現有4000多個貯存桶有鏽蝕問題,於是在1995年,時稱雅美族的達悟族人所發起之正名運動中,就明確要求台電須於2002年前將核廢料全部遷出蘭嶼。

而原能會考慮到蘭嶼潮濕高溫的氣候,在1996年便要求台電需要對廠區內的貯存桶進行整修作業,台電也於同年10月修訂「低放射性廢棄物桶檢整重裝作業點」,並於1997年2月14日公告實施,2001年台電將回饋金2.2億元交予蘭嶼鄉公所,承諾每3年會編列1次回饋金,台電並於2007年9月發包整修作業,同年12月開始整修工程,最終在2012年6月結束整修工程,恢復靜態貯存狀態。

定期採集水、土壤 原能會:蘭嶼放射線在安全值之內

根據原能會輻射監測中心表示,現已加強蘭嶼地區全面性的環境輻射監測作業,確保輻射安全,監測項目包含環境中的直接輻射量,也會定期採集民眾飲用水、地下水、海水、土壤、岸沙與農漁產等樣本進行監測,每年樣本量超過500個,經調查後,歷年蘭嶼的放射線背景值約為每小時0.027至0.041微西弗,都在背景輻射自然變動範圍的中每小時0.2微西弗以下。

物管局並也要求台電公司在各部落建置環境輻射顯示裝置,並且把即時資訊公布於網路上。

經濟部於2012年時就曾經核定台東達仁與金門烏坵作為核廢料的最終處置場,但是迄今仍無法完成公投,而台電也因為無法找到最終處置場場址,在今年7月遭原能會開罰1000萬。

台電強調,將來會在我國的無人島或是準無人島興建「集中式貯存場」,位於蘭嶼的核廢料將會於第1期優先轉移存放。

🍎たったひとつの真実見抜く、見た目は大人、頭脳は子供、その名は名馬鹿ヒカル!🍏
Forums  ›  新聞話題  ›  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