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青春告別、看日片的愛之磁場確實比西洋文藝片薄弱

日本電影青春告別

從小到老,看電影──尤其看日本電影,心情常隨著年齡而改變。初中之前是以各種不買票的方式混進戲院,很多電影其實看不懂,不過坐在戲院中,得意、興奮,等待放映的心情,至今仍有強烈的感覺。當中學生看電影最大的差別是忍痛購票,即使獨自一個人,在闇暗的戲院中也隱約感受方圓三公尺內女中學生的氣息,算是花錢買青春,不過,看日片的愛之磁場確實比西洋文藝片薄弱。

一九五○年代至六○年代初是日本戰後電影興盛期,估計十三、四年間(1950-64)在台上映的日片約有五百部。我唸書記性很差,也不知怎麼有那麼多「日本時間」,清楚戰後日本六大電影公司的導演、演員,以及製作方向。一九六〇年代起日片市場逐漸萎縮,一來電視興起,電影產業受到極大衝擊,製片量銳減。不只日本,台灣也因電視走入家庭,電影、戲劇人口驟減,觀賞日片的興緻也降低,終於,殖民文化殘存的象徵──日片也飄零了。

後來在大學教書,才瞭解對日片認知片斷、淺薄,導演不只是以往熟知的東寶黑澤明、市川崑、稻垣浩、本多豬四郎等人,大映的溝口健二,東映的今井正,松竹的小津安二郎、衣笠貞之助、木下惠介、成瀨巳喜男是最常被提到的偉大導演。他們的作品戰前常來台灣,戰後卻極其少見。小津安二郎大概只有《晚春》(1953)在台灣上片,溝口健二有《楊貴妃》(1956)、木下惠介有《大曾根家の朝》(1946)、《悲歡歲月》(1959),但他最有名的《二十四隻眼睛》(1954)並無在台演出紀錄。反倒是終戰之前沒作品在台上映的黑澤明,戰後多部作品如《大鏢客》、《七武士》、《羅生門》、《天國與地獄》普受歡迎,是台灣觀眾最熟悉的日本電影導演。

二十世紀初期的日本電影主要演員不少人來自舞台,包括築地小劇場出身的森雅之、俳優座的仲代達矢,歌舞伎的阪東妻三郎、片岡千惠藏、嵐寬壽郎、長谷川一夫、阪東好太郎、大川橋藏、市川雷藏、中村錦之助等人,以及原為舞踊演員的東千代之介,新國劇出身的有大河內傳次郎、大友柳太朗。女優則多來自寶塚歌舞團,如越路吹雪、月丘夢路、八千草薰、淡島千景及朝丘雪路,杉村春子則來自文學座……。

我稍稍看懂電影時,阪東妻三郎已經過世,嵐寬壽郎、大河內傳次郎、阪東好太郎多只飾演配角,從海報、片頭列名最右側的第一主角改放在演員表最左側或最後。若干年前去京都遊玩,順道參觀美空雲雀紀念館,途中發覺大河內傳次郎的山莊庭園也在附近,特別去憑弔一番,這是大河內從三十四歲開始,到逝世為止,共花了三十年時間興建的,園內滿種松樹、櫻花、楓樹。

一九五七年由渡邊邦男導演的《明治天皇與日俄戰爭》,一九五九年小森白導演的《明治天皇與乃木將軍》,皆屬新東寶出品。嵐寬壽郎均扮演有翹鬍子的明治天皇,我也迷迷糊糊地看了,曾任第三任台灣總督的乃木希典,在電影中應讓觀眾心有戚戚焉。日俄戰爭期間他跟兩個兒子俱投入戰場,二子死在二〇三高地。一九一二年明治天皇駕崩,送葬隊伍行至乃木家時,希典夫婦在自宅自殺殉皇,這種日本精神真是慘烈,也震嚇台灣人。

日片題材經常重拍,我在童年尾聲看到的《大菩薩嶺》、《忠臣藏》(赤穗浪士)、《鞍馬天狗》、《愛染桂》、《宮本武藏》以及《請問芳名》,,都是後來重拍。《愛染桂》(1938)最早由野村浩將導演,田中絹代、上原謙主演、後來拍續集、三集,戰後京町子、鶴田浩二也主演《愛染桂》(1954)上映,這些「愛染桂」皆沒機會躬逢其盛,我看的《愛染桂》(1962)是由中村登導演,岡田茉莉子、吉田輝雄、桑野美雪、佐田啟二主演。

稻垣浩導演、片岡千惠藏主演的《宮本武藏》(1941、1944),我只趕上三船敏郎主演的三集(1956),三船的武藏,鶴田浩二的佐佐木小次郎,八千草薰、岡田茉莉子扮演愛戀武藏的村女阿通與木實,仍由稻垣浩監督。

《里見八犬傳》是童年時代難得的「大」片,這部由瀧澤馬琴原作小說改編的電影,從一九三○年起就有無數次族繁不及備載的重拍記錄,包括吉野二郎導演的《南總里見八犬傳》(1931),河野壽一導演,東千代之介、中村錦之助主演的《里見八犬傳》(1954)當年都沒機會看,我看的是一九五九年內出好吉導演、里見浩太郎、伏見扇太郎的《新里見八犬傳》(《里見八犬傳──八劍士の凱歌》,東映),三十年後看的新版《里見八犬傳》(1983,角川)則是由鐮田敏夫的神怪小說《新里見八犬傳》改編,深作欣二導演,松坂慶子、藥師丸博子、真田廣之、千葉真一主演《新里見八犬傳》,與瀧澤原著改編的《里見八犬傳》,情節與人物角色設定頗有出入。

我年少時最喜歡的演員是大友柳太朗,他大多演時代劇,一九八五年九月拍伊丹十三的《蒲公英》時在東京跳樓自殺。我看他的最後一部電影是司馬遼太郎同名小說改編、工藤榮一導演的《梟之城》(1963),演伊賀滅國後只剩少數人倖存,安土桃山時代被喻為「伊賀第一」的忍者葛籠重藏,奉命暗殺豐臣秀吉。影片中有一場大友扮演的重藏及對手大木實扮演的五平夜間在空寂寺院決鬥,地上點滿蠟燭,兩人在燭火之間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的畫面,很讓人驚豔。一九九九年新版的《梟之城》由筱田正浩導演,中井貴一、葉月里緒菜、上川隆也、岩下志麻也在電影裡軋了一角,神祕、肅殺的忍者傳奇在新的《梟之城》,轉變成浪漫的偶像劇。

近二、三十年日本電影有復甦的現象,也有不少影片在台灣上演,但我沒特別注意。多年來在台灣、日本、歐美倒也看了以前漏掉的大師作品。

前不久看完山田洋次的《我的長崎母親》,回頭再看同樣是他導演的《東京小屋的回憶》,這部片透過從山形到東京當女僕的多喜回憶,呈現紅色磚瓦屋頂木屋女主人時子一家的生活集錦、男女情欲的壓抑,以及十五年戰爭日本由盛而衰的社會面貌。這部影片較熟悉的演員只有飾演年老多喜的倍賞千惠子,年輕一代的松隆子、黑木華、妻夫木聰,我都不熟悉。知道黑木華(1990-)是因她在《我的長崎母親》裡演町子,在《東京小屋的回憶》裡飾演年輕時代的多喜,並因這個角色得到柏林影展銀熊獎最佳女主角獎;妻夫木聰(1980-)是從侯孝賢《聶隱娘》裡的磨鏡少年看到他;曾入選「十大女優」的松隆子(1977-),飾演與一位畫家有不倫戀的玩具店老闆夫人,表現甚佳。

這兩、三年倒是看了幾部NHK的大河劇,如《利家與松》、《篤姬》、《戰國三公主》、《新選組》、《坂本龍馬》等,在裡面看到若干銀幕老面孔,如《篤姬》的高橋英樹、草刈正雄、星由里子、松坂慶子、北大路欣也;《坂本龍馬》的里見浩太郎、倍賞千惠子。看大河劇也順便知道一些當紅的年輕演員,如唐澤壽明、松嶋菜菜子、福山雅治、堺雅人、宮崎葵、香川照子,比他們更年輕的,就所知不多了。

拜網路之賜與DVD普及之便,戰後的電影大多可以找到,最近重看了一些當年略有印象的日片,感受便與以往差異甚大。現在欣賞日片、日劇,純然視為非國片的國際影片,以平常心看待,看日劇也跟韓劇、美國影集、中國電視劇一樣的心情,儘管彼此間影像風格、編導手法極不相同。我也發覺,談現代日本電影、日劇,任何一位年輕的學生都能如數家珍,比我瞭解多了。

確切來說,我的日本電影人生於一九六〇年代後期告終,昔日在戲院裡看日片的記憶,或許也代表告別儀式吧!

🍎たったひとつの真実見抜く、見た目は大人、頭脳は子供、その名は名馬鹿ヒカル!🍏
Forums  ›  新聞話題  ›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