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台灣爸媽7點就把孩子挖起床,英國學院把第一節課放到下午1點半,結果⋯⋯
天還沒亮就要起床了!這想必是學生時代許多人的共同夢魘!根據統計,台灣學生到校時間在全世界數一數二早,上課時間平均9小時半,遠超過歐美國家。近日有科學研究指出,沒有足夠的睡眠,對青少年的生心理、課業表現、人際關係發展造成巨大的影響⋯⋯
睡眠不足,影響日常生活表現
美國醫學協會(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AMA)鄭重呼籲中學第一節上課時間不應該早於早上8點30分,希望藉由醫生及專家學者的建議讓孩子們有足夠的睡眠時間。AMA的資深醫師Dr. William Kobler指出無數證據顯示適當的睡眠時間會改善孩子的日常行為、課業表現、健康。青少年至少每天睡眠時間應該至少8小時,但高競爭,高壓力的環境下,多數學生沒辦法擁有足夠的睡眠。長時間睡眠不足的情況下,問題如同滾雪球般嚴重,導致周末補眠的習慣產生,早上睡到特別晚,晚上又睡不著,星期一早上顯得特別疲憊,生理時鐘被打亂,疲累感揮之不去。
晚起對青少年來說才是正常的
嬰幼兒習慣早睡早起,到了青少年則是晚睡晚起,因此不適合在八點前起床,他們的生理時鐘比成人慢2至4小時,大腦要到早上10點甚至中午才能完全清醒,這個現象會維持到大約24歲,到50歲又會回到早睡早起的生理週期。英國的漢普頓宮學院創下先例,下午1點30分開始第一堂課,待學期結束後,學生的成績明顯提升,出席率也下滑,該學院學生說「我每周有三天第一節課都會遲到,早上真的爬不起來⋯⋯真的不是不想上課,現在下午開始上課,我每堂課必到,而且成績也提升許多。」這項結果導致各國不少學校機構也正考慮跟進。
充足睡眠能夠保護腦袋!
睡眠不足,大腦沒有足夠的時間休息不僅導致肥胖,更影響認知表現,上課專注力、記憶力變差、更影響情緒管理,出現焦慮、憂鬱機率大增,進而影響社交能力。近幾年科學家研究發現,睡眠有助大腦中寡樹突(oligodendrocytes)細胞增生,可幫助大腦修復與神經傳導的重要物質,保護神經迴路免受傷害。假如我們在需要睡眠的狀態下被迫清醒時,有關細胞死亡以及壓力反應的基因會顯得特別活躍,是導致情緒管理失調,免疫力下降易生病的原因。
嬰幼兒習慣早睡早起?有嗎?嬰幼兒不是一直都在睡覺,只有肚子餓了才會醒來「喝牛奶」!其實「人類」都是被「乳牛」養大的!
維持到大約24歲,到50歲又會回到早睡早起?那麼25-49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