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帳號被盜了,我該怎麼辦
隨著智慧型手機風行,其中的通訊軟體,因為連絡方便,還有影音與貼圖功能,因此也跟著廣受用戶喜愛。在眾多智慧型手機通訊軟體當中,「LINE」應該可說是最受歡迎的。然而,用戶一多了,詐騙集團也就跟著來。近年來,因為「LINE」而來的詐騙事件,甚至用戶帳號被盜,時有所聞。到底為什麼「LINE」的帳號會被盜?一旦被盜,要做什麼補救措施,如果我們的LINE,收到不明的訊息的話,我們該怎麼辦?這些問題都需要使用者高度關注。
首先要說明的是,因為臺灣目前的智慧型手機用戶當中,使用「LINE」為通訊軟體的用戶是最多的,所以下面的資訊,都只以LINE軟體來說明,不過如果有用其他的通訊軟體的話,或許也有可資參考之處。根據防毒軟體公司的綜整,有下列七種行為的用戶,是比較容易成為「LINE」帳號密碼被盜的高危險群的:一、啟動「公開ID」功能;二、在公用電腦上登入LINE;三、同一組帳號密碼走透透,如果有像臉書之類的社群網站,帳密被盜了,LINE也很有可能會跟著被盜;四、用戶沒有定期更改密碼;五、用戶允許手機通訊錄自動加入好友;六、授權LINE上面的遊戲,讀取你與好友的個人資料;七、沒有使用電腦版的LINE,卻沒有關閉手機上LINE軟體的「允許自其他裝置登入」功能。
使用LINE的詐騙手法,跟先前在臉書上被盜帳號差不多的,也都是從「請朋友買點數」開始;或是用戶看到有朋友傳來不明的連結,像是「請幫忙投票」之類的,用戶有時看到是朋友傳來的訊息,不疑有他,順手就點了詐騙連結,不僅自己受害,而且也有可能讓詐騙連結如傳染病般擴散。如果要避免自己成為LINE中毒的受害者,首先就必須提高警覺,如果是什麼請幫忙投票啦、收到傳票啦、確認信用卡付款分期設定等等的連結,千萬別點,同時也要立即打電話給朋友,告知帳號密碼可能被盜了,看看能不能改回來。
而一旦發現LINE的帳號密碼被盜了,該怎麼辦呢?資安專家提供了一些搶救方式。其中許多的設定,都是要在首頁中,點選「其他」這個選項,看到「設定」之後,在「設定」裡面去處理的:首先,是要停用「允許自其他裝置登入」的方式,再做好防護措施。因為能登入LINE的方式,除了電腦就是手機;而手機除非是遺失,否則其他人是絕對無法再從另外一隻手機當中,登入同一個帳號。所以,帳號如果被盜,而手機沒遺失,那麼幾乎可以確定,歹徒百分之百一定是從電腦登入的。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到「設定」項目當中,點進「我的帳號」,關閉「允許自其他裝置登入」,那麼從電腦登入的帳號,就會立刻被登出了。也就是說,如果發現LINE帳號被盜的話,首先記得一定要馬上將「允許自其他裝置登入」這個選項關閉,是確保安全的第一步。
在做好這步動作之後,再在歹徒企圖改掉密碼之前,搶先變更密碼,這樣就更確保自己保住了LINE的帳號,然後再趕快設定「換機密碼」,多加一道密碼鎖,讓歹徒更難把帳號給搶回去。不過要注意的是,「換機密碼」千萬不要與原本的密碼相同,以免輕易遭破解,當然自己也要能夠牢記。
而如果是連密碼都被歹徒改了,自己已經進不去自己的LINE了,那就比較棘手;資安專家提供的另一招,就是可以事先設定「綁定臉書」,在一開始設定登入的時候,就選擇可以自臉書登入,那麼就算手機無法登入自己的LINE帳號,還是可以從臉書登入之後,變更密碼,一樣可以成功搶回帳號。接下來,除了趕緊填寫「LINE」的問題反應表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趕快通知所有的朋友,不要被詐騙訊息給騙了,跑去買點數或是儲值卡,讓朋友也跟著受累。
至於保全自己帳號與密碼的方式,專家的建議有如下幾種:一、定期更改密碼:有些用戶會安裝LINE的電腦版,而歹徒很有可能藉由用戶在電腦上登入的機會,來竊取帳號密碼。因此,一方面最好不要在公用電腦上登入LINE,同時在設定密碼時,也最好儘量以英文與數字混雜,加強密碼強度,並且定期更換,以減低帳號密碼被盜號的風險。二、最好不要隨意公開帳號。公開帳號雖然可以方便新朋友找到你,但有時也容易吸引陌生人要求加入,用戶可以自行斟酌是否要關閉,萬一誤加陌生人為好友,之後也可選擇封鎖刪除。三、做好通訊錄管理:LINE等通訊軟體的特色,就是會自動讀取手機通訊錄,自動將聯絡人加為朋友。不過如果用戶不喜歡這樣,也可以進入LINE的「設定」選項,點進「好友管理」,再進入「手機通訊錄」,自行斟酌是否要讓LINE「自動加入好友」或是「允許被加入好友」。四、要記得「取消連動應用程式」:在LINE上面有一些小遊戲,有的會要求授權,讀取我們與好友的個人資料,因此在點選是否要加入LINE的遊戲時,用戶最好要自己小心,如果遊戲不玩了,也記得要進入「設定」項目,點進「我的帳號」,然後選定「取消連動中的應用程式」,儘可能降低個資被盜的風險。
總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與詐騙電話一樣的,通訊軟體的詐騙訊息也是屢見不鮮。除了上面所提供的這些補救辦法之外,我們真正該做的,是要面對其實手機通訊軟體也有一定風險存在的事實,只有提高警覺,做好風險控管,多一分謹慎,就多一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