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客家話是宋音?
100%是客家人的某老蘇,難道會說「宋音」?
剛剛去搜尋一下,竟然發現更有趣的事情,那就是最後的「客語和日語的關係」!
客語介紹(凱揮)
客家話原本屬於北方方言,在客家先民南遷的過程中和南方的其他方 言互相融合,而形成了一種和北方方言不同,卻又異於南方方言的一 種新語言,就是客家話。廣東著名的學者黃遵實曾說「此客人者,來 自河洛,由閩入粵。傳世三十,歷年七百,而守語言不少變。有『方 言』、『爾雅』之字,訓詁家失其意義,而客人猶識古義者。有沈約 、劉淵之韻,詞章家誤其音,而客人猶存古音者。」客家話的最終形 成,大約出現於宋代,所以現在客家話的語音系統,與反映南宋後期 、元代初年的周德清所作的「中原音韻」音系甚為相近。也就是說, 客家話大約是宋、元時期的中原語音。
客家話的音韻系統
客家話有許多的腔調。其中的四縣腔有十七個聲母、六十一個韻母, 六個聲調。這六個聲調分別為陰平、陽平、上、去、陰入、陽入。而 海陸腔的去聲分陰陽,共有七個聲調。
客家話的語音特點
一、客家話的字音,讀為送氣音的比較多。也就是說ph,th比p,t多 很多。這主要是因為中古漢語的全濁聲母變為清音聲母時,在其他方 言裡,基本上是以平、仄聲為變讀不同字音的分化條件。但客家話中 一律變為送氣清音。
二、四縣話中的舌尖塞擦音聲母只有ts組。也就是說,中古廣韻系統 的精組與知、章、庄等組聲母合流為ts。但有些次方言中並不是這樣 。
三、客家話中有一些輕唇字唸為重唇。例如斧、肥、浮、飛等,表現 了「古無輕唇音」的現象。此外,它有一個唇音的v韻母,如文、物 、侮等。這在漢語的方言中比較少見。這個v聲母存在於元代「中原 音韻」音系之中。在元代之時,原來的微母字已失去鼻音成分而變為 v。客家話的這個v,可以說正是保存了宋元時代的聲母。
四、中古的知組聲母字在客家話中已大多數變為舌尖塞擦音,也就是 合入精、章組中。但仍有少數的字保留舌頭音的讀法,如知字。這種 讀法,反映了唐宋以後的讀音。
五、中古的泥母字在客語中分別讀為n或ng,中古的日母字也讀為ng 。
六、中古的曉匣母,其合口字在客語中念為f和v。如花、灰、虎、輝 、婚等。而開口呼和某些合口的三、四等字則仍讀為h。這點和廣東 話有些類似。
七、客家話中,尖團音區分的很清楚,也就是說ki,khi,hi聲母不 會像國語中變成ch,chh,s等。
八、中古時的疑母字,在客語中讀為ng。如牙、逆等字,這是保存宋 代讀音的另一個表現。
九、客家話中有一個豐富而複雜的韻母體系,它保持著中古漢語中存 在的m,n,ng,p,t,k六種韻尾,相當整齊。這也是客家話保存中 古語音特點的一種表現。
十、客家話中沒有撮口呼一類的韻母。中原漢語的撮口呼是在明代才 出現的,客家話在明代以前便分化出來,所以沒有這一類韻母。
十一、客家話中沒有eng,ing及相對應的ek,ik韻母,而合入了en, in,et,it中,這一點反映了長江流域一帶方言的特點。
客家話的詞彙特點
一、單音詞豐富。如皮、毛、翼、索、閒、企、行、寒、食等。
二、保存比較多的古漢語語詞。如捼(兩手相切搓)、拗(折斷)、 係(是)、跍(蹲)、鑊(鍋子)、遮(雨傘)、犁(低頭)、禾( 稻)等。
客語間的次方言現象
客語間也有許多不同的腔調。現在就臺灣幾個重要的次方言做介紹。
四縣腔
說四縣腔的地方主要是桃園縣的一部份、新竹縣的一部份、苗栗縣以 及南部六堆地區。四縣腔可以說是臺灣所用的客語次方言中人數最多 的一支了。
北部的四縣腔和南部六堆的四縣腔略有不同。例如南部的回去說「歸 去」,不說「轉去」,雞蛋說「雞春」不說「雞卵」等。音韻系統上 也略有差別,例如南部有些地區n,l不分。
海陸腔
說海陸腔的地方主要是桃園和新竹的一部份地區。是臺灣客語次方言 中使用人數第二多的。海陸腔在聲調上因為去聲分陰陽,所以比四 縣腔多了一個聲調,變成七個聲調。此外它有舌尖面音的聲母存在, 所以有的音聽起來略有一些捲舌的感覺。
由於海陸腔各聲調的調值和四縣腔差不多相反,也就是說四縣腔唸為 高音的海陸腔唸為低音,四縣腔唸為低音的海陸腔唸為高音。所以在 轉換上有規則可循。
海陸腔和四縣腔間用的詞語略有不同。例如花生海陸腔講「地豆」, 蚯蚓海陸腔講「蟲憲」等。
大埔腔
說大埔腔的地區主要是臺中縣的東勢一帶。大埔腔客家話和四縣腔一 樣有六個本調,但是由於多了超陰平和去聲變調兩個變調,所以變為 八個聲調。大埔腔中的降調比較多,升調很少,所以聽起來比較重且 硬。
大埔腔和海陸腔一樣,有舌尖面音的存在,還多了擦音聲母j。用的 語詞也和海陸腔比較接近。但是其調值卻和四縣腔比較接近。可以說 介於兩者之間。
大埔腔中有的韻母和四縣腔中不同。例如ang的韻在大埔腔中很多變 為en,像是「聽」、「廳」等。還有一些字的音也不同。例如國唸做 kuat,而不是kuet,貓唸做ngiau而不是meu。
大埔腔有一些和其他地方不同的語詞。像是一樣說「共款」不說「共 樣」,表示動作完了的語尾助詞說「phet」而不說「het」或「thet 」等。
饒平腔
說饒平腔的地區主要是苗栗卓蘭的一部份。饒平腔和四縣腔一樣有六 個聲調,但是調值不同。
饒平腔的特點是有些在四縣腔中唸為無聲母的字唸為v聲母。例如雨 (vu)。還有一些s聲母的字唸為f聲母。例如水(fi)。
韶安腔
說韶安腔的地區主要是雲林的崙背一帶。它也是有六個聲調。它的音 韻系統和其他地方的客家話相差比較大,大約是閩南語和潮州話的差 距,也就是約有五到六成能溝通。
韶安腔沒有收k的入聲韻,也沒有m韻尾。由於在大陸上韶安就屬於福 建省,在臺灣崙背的四週又都是說閩南語的區域,所以韶安腔客家話 受閩南語的影響很大。許多的語詞和閩南語一樣。
韻安腔客家話中有許多的s聲母或無聲母唸為f聲母,例如船(fin), 雲(fun)。
除了這些腔調外,還有永定腔、豐順腔等散居各地。
客語和日語的關係
由於日語中的漢字音讀是從中國來的,客家話又屬於中原漢語的一個 分支,所以客語和日語中就有許許多多的關係。以下一一列舉。
客家話的聲母和日文唸法中的聲母部份形成良好的對應。例如p,ph, f的唇音對應ha行、pa行及ba行。g,k,h的喉音對應日文中的ka行和 ga行等。只有v聲母和f聲母出現了比較沒有規律的現象。相較之下, 國語中的無聲母、w聲母、ch聲母、chh聲母、r聲母,粵語中的f聲母 、無聲母、l聲母、ng聲母等都在日文中都找不到良好的規律,可以 說客語和日文間的規律性比較大。
客語的入聲韻p,t,k在日語中大致都能有良好的對應,分別對應至 長音、tsu或chi、以及ku或ki。可是因為客語中的ik,ek並入了it, et,所以有一部份客語中收t入聲韻的字在日語中是唸為ku或ki的。 這一點廣東話比客語有著更好的對應關係。
漢語中讀音的長短對日語中讀音的長短關係亦有十分良好的對應。如 果單就漢語中的長短推論日語中的長短,則國語有百分之七十六的正 確率,粵語有百分之八十三的正確率,而客語有百分之九十的正確率 。如果加上一些判別規則,則以客語為基礎預測日語中音的長短有百 分之九十二的正確率。可以說會客語的人在學日文上會有很大的幫助 。
由於日本統治過台灣,許多「台語」裡面含有不少根本就是「日語」的「台語」,而那些傢伙完全不知道自己講的是「日語」,以為自己講的是「台語」可說是相當可笑!
不講大家都知道的「殺必死」這種「サービス」,台語的「肥皂」的念法,根本就是日文的「シャボン」的外來語!
只不過,「シャボン」是「ポルトガル」葡萄牙的外來語,台語的「肥皂」的念法,也可能是從葡萄牙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