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DSC-N1 |
![]() | Program AE (P Mode) |
![]() | f/3.2 |
![]() | 1/30 Sec |
![]() | ISO 64 |
![]() | Manual (MWB) |
Camera Make | SONY |
Camera Model | DSC-N1 |
Focal Length | 9 mm |
Focal Length In 35mm | 9 mm |
Exposure Program | Program AE (P Mode) |
Exposure Value | +0.3 EV |
Exposure Time | 1/30 Sec |
Aperture Size | f/3.2 |
ISO | 64 |
White Balance | Manual (MWB) |
Picture Style | Standard |
Flash | Off, Did not fire |
Light Source | Daylight |
Metering Mode | Multi-segment |
Focus Mode | AF-S |
AF-Area Mode | Default |
Record Type | JPEG |
Quality | Fine |
Color Space | sRGB |
Photo Size | 3264x2448 Pixel |
Shooting Time | January 01, 2015(Friday) 16:16:50 |
進藤ヒカル: | ||
雖然說是「風景寫真基本常識」但有沒有例外?當然有!例外多得是! 你也一定有看到過這個柱子,可能是當時有很多人,所以你沒拍。 我是「純手持」拍攝,沒有使用三腳架。你可以問一下你的同學(有DSLR的同學)他們的手持拍攝時,不會手震,最低快門極限是多少? |
||
2015/01/07 |
進藤ヒカル: | ||
剛好是同樣的景點,就來貼一下同樣是最近才拍的寫真。這樣就有「對照組」可以比較一下。 EXIF撮影情報:內湖白石湖吊橋、碧山巖、台北101夜景 通常「風景寫真」的情況下,根據「經驗值」大概都是把「露出補正」設定在-2/3 EV或是-1/2 EV左右。這是因為「深綠色」的樹林的反射率低於標準測光的18%反射光!相機為了拍出標準測光,往往會拍出比原本「森林」顏色更為明亮、顏色更淺的寫真。所以大多都是調降「露出補正」到-2/3 EV。 間單的說,雖然你拍的寫真有明顯的「手震」可說是失敗寫真。但構圖基本上跟我拍的差不多,顯然我們站的位置也大概差不多。 但是快門速度都已經「1/30 秒」為什麼還會「模糊手震」? 通常略低於「安全快門」應該還是可以拍出清晰的寫真,但「初心者」會因為其他因素而失敗!比如沒有用正確姿勢握持相機(白明輝的大作上有指導相機握持與拍攝姿勢)用太大力氣按快門,導致相機在正式拍攝時輕微移動。 那麼,把相機放在「三腳架+定時自拍」這樣就不會有「快門太低」或是「按快門太用力」的問題了吧? 即使是這樣,在相同的「1/30 秒」跟「f/3.2」的情況下,還是照樣會拍出「模糊」的寫真,只不過不會「手震」了!這時候,完全不會動的「石頭階梯」、左上角的「房屋建築」就能拍的比較清楚,但其他的還是照樣模糊! 因為所謂的「風景寫真」拍攝現場勢必都會有「風」!就算你把相機放在三腳架,甚至鎖死在堅硬的岩壁上、建築物上都沒用!因為其他東西會受到「風」的影響而不斷晃動!比如吊橋、走動中的行人、樹木花草、湖水、海水的水面等。 因此,拍一些有長度、有遠近的風景,絕對只能「縮光圈」到f/8、f/11、f/16。但是越縮光圈,快門就越低,而且越是使用「望遠端」鏡頭,「安全快門就越高」!造成本來需要「縮光圈」,但「快門速度」卻越來越嚴苛! 吊橋本身有一定的長度,所以用「大光圈、淺景深」來拍風景,本身就是錯的!(不見得是絕對錯,要看情況,有時候故意使用,反而有立體感) 就算這些都能克服,但橋上的行人不會因為你要拍,就停下來不動,所以想要拍「移動中的人群」又不想要人群模糊,快門至少都要在「1/200秒」以上。1/100秒要看運氣,不是絕對不行。跑步中的運動選手,快門甚至要提高到「1/500秒」或「1/1000秒」以上。比如你在學校有「體育課」時,有空可以拿相機來實驗看看就會知道了! 拍風景的基本常識就是: ・露出補正:-2/3 EV ・光圈:f/8或更小 ・快門:1/100秒以上。 |
||
2015/01/071 replies1 repl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