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由一個人的表情及語氣可以得知他的情緒,同樣的,我們需要透過Monitor螢幕畫面,將電腦內部的數位訊息轉換成我們看得懂的形式,這樣我們才能知道電腦正在忙些什麼。
符合 MPRII 和 TCO92 超低幅 射標準的多層膜 不反光螢光幕
螢幕後方透 氣的散熱孔
螢幕的電源開關
OSD調整鈕,可 在螢幕上直接調 整亮度、對比
“肝哪顧哦好,人生是彩色的,肝哪顧不好,人生是黑白的”廣告詞,一語表達彩色世界比黑白世界更美好!事實上生動的影音多媒體世界正是需要全彩的螢幕,才能忠實的呈現亮麗的色彩。時下許多軟體,如多媒體光碟、電玩甚至不支援單色螢幕!
彩色螢幕可不可以用來看電影呢?Why not?當然可以!只要擁有一部安裝CD-ROM光碟機和音效卡的多媒體電腦,就可以直接在電腦上觀賞Video CD影片。追求更高品質享受發燒友,只要再加裝一張MPEG播放卡即可。
觀賞網路上的影片方式非常簡單,只要透過Modem數據機連上Internet網際網路,並前往ID4網址,打開ID4的烘培雞首頁之後,點取您最喜愛的影片,網路瀏覽器會自動把該影片檔案下載到你的電腦。
由於網際網路時常塞車的關係,下載一支160*120點,30秒左右的影片,大約需要30分鐘左右,最後您只要像操作錄放影機一樣,按下播放鈕,即可坐在電腦前面“看電影”啦!
那麼電腦螢幕可不可以拿來當電視看呢?其實電腦螢幕和電視機的基本技術及設計頗為類似,所以我們也可以把電腦螢幕擴增為電視機。只要加裝特殊的影像轉換卡,把電腦的影像訊號換成電視訊號,就可以在電腦上看電視或收聽AM/FM廣播節目。
當然,透過PC to TV視訊轉換器,我們也可以用電視來收看電腦畫面。只是一般NTSC電視的解像力比電腦螢幕低,只適合收看640*480全彩畫面,且畫質較為模糊,特別是較小的文字。
MPEG/Motion Picture Experts Group的縮寫,這是在ISO國際標準組織底下的一個電影委員會。
IOS/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國際標準組織的縮寫。例如相機軟片使用ISO 100。
電腦螢幕(稱為Monitor或Display)可大略分為CRT和LCD二大類。大部份的桌上型電腦和電視一樣,都是以CRT陰極射線管為主,膝上型電腦全部採用LCD液晶顯示器。
在真空管內為了使活躍的電子束能發射到指定的位置,Monitor會產生2~3萬伏特的高壓電施加在CRT陰極射線管上,這有點像人造“打雷”。由於強大的高壓電會產生磁場的關係,因此螢光幕在工作時,會附帶產生所謂的“幅射”!
哇,好可怕!別太過擔心,螢幕所產生的幅射和“幅射屋”所產生的核子能源幅射完全不一樣!但為了規範磁場幅射,特別制定了MPRII 、TCO92、TCO95等標準:
標準 項目數值 |
MPRII |
TCO |
抗靜電保護 |
≦ ±500V |
≦ ±500V |
變流電場幅射 |
≦25V/M(50公分) |
≦25V/M(30公分) |
電磁場幅射 |
≦250nT(50公分) |
≦200nT(30公分) |
CRT/Cathode-Ray Tube陰極射線管的縮寫,這是一種在螢光面塗滿發光磷質的真空管。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顯示器的縮寫,彩色LCD又分為DSTN和TFT兩種。
從這張表我們可以看到TCO標準確實是比MPRⅡ嚴格多了,只要你離開電腦螢幕30公分以上,就能大幅減低螢幕磁場幅射的影響。
想要完全沒有幅射?簡單,只要不開機就行了,哈哈!
筆記型電腦所採用的TFT LCD冷光,完全不會產生任何幅射,而且有1677萬全色彩的表現能力,唯一的缺點是價位較高,平均比DSTN貴$10,000左右。當我們把筆記型電腦放入“船塢”之後,就可以把筆記型電腦當做桌上型電腦使用。
只是桌上型電腦想要用筆記型電腦的TFT LCD液晶螢幕,畫面似乎太小了一點,因此Canon、Akia、NEC、ViewSonic等分別推出TFT液晶螢幕。LCD螢幕厚度只有20公分而已,非常輕巧,消費電力在60W以下,可說是顯示器史上最棒的螢幕,唯一的缺點還是定價,一部15吋FLCD要$398,000日幣,13吋MultiSync LCD報價美金$4,999,折算台幣要十萬左右,而一部15吋螢幕不過一萬左右,想想還是買一部符合TCO92的超低幅射螢幕比較划算!
真正完全平面直角,沒有幅射的 FLCD 液晶螢幕
對長時間與電腦為伍的人而言,螢幕“賞心悅目”是極為重要的事,品質差的螢幕非但破壞“奇檬子”及工作效率,更會造成眼睛酸痛、視力減退甚至是頭痛,原本“水汪汪”、“炯炯有神”的大眼如今已成了呆板的“死魚眼”...
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式電晶體的縮寫。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顯示器的縮寫,彩色LCD又分為DSTN和TFT兩種。
品質優良的螢幕除了要有低於 .28點距,能顯示清晰精確畫面,最重要的是“不能閃爍”!至少在1024*768全彩顯示模式底下必須提供Non-interlaced非交錯掃瞄模式(顯示卡必須同時支援這個模式),比這個更差的螢幕千萬別列入考慮!
通常螢幕的前方或側面都有幾個調節鈕,供使用者調整螢幕顯示的位置、大小、亮度、對比等。亮度和對比請調在“適中”的位置,不要太亮(刺眼)或太暗(傷眼)。平時應注意與螢幕保持50公分以上的距離,切勿“黏巴達”在螢幕上,「保持距離,以測安全」才能確保美美的靈魂之窗。
要說電腦有什麼危險性的話,那就是螢幕了。因為螢幕會放射出一些看不到的磁場輻射,天哪,好可怕呀!其實前面說過了,輻射並非全然有害的,紅外線可用來烤麵包、微波可幫我們煮熱食物、紫外線使我們曬黑...。不過,無論是單色或彩色螢幕,請記得給螢幕戴一個能隔離輻射線並消除靜電的“護目鏡”,可避免強光及磁場輻射。
對許多初學者來說,鍵盤那密密麻麻的按鍵是最最困難和最最可怕的部分了!相對的,滑來滑去的Mouse滑鼠樣子十分可愛,雪白細滑的外型討人喜歡,好握好按且易於使用,而且只有兩個按鈕而已,比鍵盤好學好用多了。
滑鼠可說是電腦的“最佳操控裝置”。只要人手一隻 雪白滑鼠,就能輕輕鬆鬆地悠遊於各大軟體和多媒體遊戲之間了。雖然滑鼠如此簡單好用,然而對第一次接觸滑鼠的學員來說,還是有很多人不容易掌握滑鼠動作,特別是單按、雙按、拖曳、右按這些基本動作:
・單按:輕輕按一下滑鼠左鍵。這個動作可以叫滑鼠打開功能表清單、按下螢幕上的按鈕、選取所需的物件等等。不過時常有初學者按滑鼠按鈕太過緊張用力,使滑鼠移動了位置,結果本來要按左邊的圖示,卻按到了右邊的圖示。
・雙按:快速的連續按滑鼠左鍵兩次。這個動作可以用來打開或執行某個圖示和程式。連按兩次的速度要不慌不忙,你必須在不移動滑鼠本身的情況下,連按兩次滑鼠左鍵才行。
・拖曳:按住滑鼠左鍵不放,然後移動滑鼠。拖曳可以叫滑鼠拖著物件圖示到指定的位置再把東西放下,也可以用來圈選某個範圍內的物件,或是調整視窗位置、改變視窗大小等。
・右按:按一下滑鼠右鍵。這個動作在Word 6、Excel 4或是Windows 95/97,可用來打開一個“快速功能表”,叫出滑鼠指標所指該物件專屬的快速功能表。這個動作正好和單按相反,單按是按一下左鍵,右按則是按一下右鍵,卻比單按更難!因為初學者必須學習先把滑鼠指標指向要操作的物件,而且在不移動滑鼠的前題下,再按一下滑鼠右鍵。
PowerMac麥金塔電腦的滑鼠只有一個按鈕,比PC滑鼠普遍擁有2個或3個按鈕,更簡單好用,因為你只有一個按鈕,只要學習前面3個單按、雙按、拖曳基本動作即可。
只有一個按鈕的滑鼠最單純困擾最少,但相對的所能執行的功能也最少。二個按鈕的滑鼠較具彈性,左鍵可表示“確認”、“選取”的意思,而右鈕則表示“取消”、“不要”的意思。
在新一代的Windows 95/97,滑鼠右鍵除了原有功能外,還可叫出該物件專屬的快速功能表,以簡化傳統功能表的操作。
微軟智慧滑鼠,這隻滑鼠基本上是採用雙鍵式設計,並加上了一個可以快速捲動的旋鈕
三鍵式的滑鼠表面上似乎功能更強,其實中間的按鈕幾乎用不到,你卻必須用食指、中指、無名指控制滑鼠。請試試中指不要動,只交互動食指和無名指,這樣會比較方便呢?還是只用食指和中指交互移動會更自然習慣呢?當然是只動食指和中指!除非你是星際終結者來的ET外星人?
四個按鈕、五個按鈕的滑鼠是不是更好?Oh No!滑鼠的按鈕是愈少愈好,否則和鍵盤有什麼兩樣呢?隨著按鈕數的增加,就愈來愈難學,反而造成反效果,失去原來簡單易用設計的用意。
基本上雙鍵式的滑鼠就夠用了,至於滑鼠中間按鈕的功能則視某些應用軟體的設計而定,一般並不使用,因此建議您選購雙鍵的滑鼠即可。
一般的滑鼠皆是光學式機械滑鼠,我們稱為半光學式滑鼠。它有一個抗靜電的小球(又分為輕球和重球兩種)在滑鼠底部,當我們移動滑鼠時,小球便會隨著旋轉,而小球會帶動滑鼠內部的滾軸,當紅外線偵測到滾軸的轉動時,就會把轉動的量和方向傳給電腦主機。底下就是我們拆開某隻滑鼠內部的結構:
我們可以看到這隻滑鼠是由一個上蓋、一個底座、一個黑色的輕球(重球通常是白色設計)、兩根螺絲釘、一條細細的9 pin連接線、一個電路板所組成。只要用螺絲起子轉開兩根螺絲釘,就可以直接拆開整隻滑鼠,一點也不難嘛!
通常滑鼠會發生故障的地方有:滾軸髒了、連接線接觸不良、微動開關損壞,電子零件幾乎不會壞掉。簡單的說,只要你使用和保養得宜,一隻滑鼠可以用很久。
半光學式滑鼠最好在有細微顆粒的滑鼠墊上移動,若是在非常平坦的桌面或是在太光滑的玻璃上,可能會不容易操控。當然,如果你嫌空間不夠,要在身上腿上使用滑鼠的話,我也不反對。
半光學滑鼠最大的缺點就是,滑鼠的滾球雖然採用抗靜電設計,還是很容易沾上灰塵,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平順的靈敏度,所以當你發現滑鼠不太聽話時,別急、莫慌、莫害怕!先仔細看看你家的“老鼠”是不是太久沒有“洗澡”了,請用水或酒精“清潔”一下吧!當然,平常也要注意桌面的清潔,免得滑鼠用沒幾天就跑不動了,經常有滑鼠因為滾軸太髒,而必須換隻新老鼠。
滑鼠還有很多兄弟,像是“全光學滑鼠”一種沒有滾球設計的光學式滑鼠,這類滑鼠只能在光學滑板上使用。“無線滑鼠”一種完全沒有尾巴的滑鼠,由於這種滑鼠需要經常充電,而且搖控距離不能太遠,價格較高,所以市面上並不常見。
此外還有許多類似滑鼠的輸入設備,比如“TrackBall軌跡球”這是一種把滑鼠“造反”的設計,好處是你只要滾動圓球就可以移動滑鼠指標,可節省操作空間。“PointingStick”點搖桿是筆記型電腦上最好用的操控裝置,只要按住迷你搖桿就可以移動滑鼠指標。“TrackPad”是另一種平面式的操控裝置,你只要用手指在觸控平板上,就可以移動滑鼠指標。“筆式輸入”是喜歡用筆操作電腦的最自然的方式,喜歡的話買一隻筆回家吧!
軟式磁碟機 Floppy Disk Driver是運用和“錄音帶”類似的「軟式」合成樹脂與磁性物質的圓形「磁片」製成,因此簡稱為「軟碟」。磁片的使用方式和錄音帶類似,只要把磁片放入磁碟機,電腦就可以Play讀取磁片的資料,或是把資料Record寫入到磁片上。常用的磁片有5.25" 和3.5" 吋兩種。
貯存在磁片內的資料,並不會因為關掉了電腦的電源而消失掉,只要磁片沒有受潮發霉的話,一般可保存2-3年不變。但軟碟的存取效率很差,可說是電腦上最慢的磁性讀寫媒體,而且容量只有1.2MB或1.44MB,唯一的好處是我們可以拿著磁片,把資料帶到任何一部電腦。
現在市面上有一種叫做ZIP的可攜式軟式磁碟機,每張3.5吋磁片的容量高達100MB,幾乎是1.44MB磁片的70倍,而且存取效率更快!缺點是無法與現存的1.44MB的3.5吋磁片相容,不但必須安裝在LPT1端子而且要加掛所需的驅動程式,對剛學電腦的初學者來說,ZIP需要花一點時間學習。
其實小的3.5" 吋 磁片比大的5.25吋 磁片更好,像是體型嬌小易於攜帶、塑膠外殼硬度高不易折損、磁片容量高,一張3.5" 吋2HD 磁片容量為1.44MB,5.25" 吋 2HD的磁片容量只有1.2MB(2HD是雙面高密度的意思),而且使用簡便,因此市售磁片均以3.5" 吋小磁片為主。
如果不希望磁片保存的內容被變更,只要打開防寫開關,或使用「不透明」的防寫貼紙貼住磁片缺口,即可避免這張磁片被格式化、新增、刪除、修改資料,甚至連超級電腦病毒也無法感染防寫磁片!因為這是以硬體防寫線路來保護磁片,而非軟體。
磁片設為防寫後,仍可以正常讀取資料,只是禁止“錄影”寫入資料罷了。要注意的是大的5.25” 磁片,不能使用透明的膠帶!因為磁碟機是使用紅外線(某種不可見光,應用在家用遙控器和滑鼠)來檢知磁片的防寫口是否有不透光的貼紙或黑色膠布貼住,因此貼上透明膠帶,無法達到磁片防寫的作用。
磁片和 磁片的防寫設定正好相反,是把磁片的指撥開關切到protected position位置,透明的窗口“□”表示已設定為防寫,而黑色的“■”則表示未防寫,可隨意寫入資料。 則是把貼上黑色貼紙的“■”表示防寫,而透明的防寫缺口“□”則表示沒有防寫。記住了嗎?哇,好難記!
這是小磁片的背面,我們可以看到磁片底下兩邊各有一個 □ 形孔,左邊的 □ 用來表示這是一張 1.44 MB 磁片,右邊的 □ 用則用來設定防寫或非防寫。
這是磁片的圓心定位孔和索引孔。
磁片的防寫開關,目前是設定在 ■ 的位置,也就是不防寫。
・請勿折疊磁片,特別是郵寄磁片時要仔細包裝好,要不然對方只會收到一張爛飛盤 。
・磁片請勿在人都受不了的高溫下使用。
・請絕對遠離磁場,以免磁性資料受損。
3.5” 磁片只要把正面朝上,輕輕推入 磁碟機即可,反面是無法完全放進去的。我們只要按一下磁碟機上的退片鈕即可取出磁片。但使用5.25” 磁片就得仔細一點了,請把貼有商標的那一面朝上,防寫缺口朝左,用手拿著磁片標籤,把0型的讀寫口插入 磁碟機,就像這樣“ ”然後扭轉磁碟機把手“ ”關上磁碟機的門即可。
相機的玩家都知道,要避免相機發霉,最好的方法是把相機保存在密閉的相機收藏箱,並加上一些乾燥劑,或直接放在專業的防潮保管箱。但是,相機收藏箱價格不菲且體積小,收藏的空間有限。因此我們打算介紹一個便宜又好用的方法...
你可以用“冰桶”特別是旅行用的大冰桶來保存磁片和收藏相機、錄影帶等貴重的物品!由於冰桶的密封度和保溫度還不錯,否則就無法冷藏飲料了,且冰桶的價格比相機收藏箱便宜。我們只要再放入一只除濕力較強的“除濕盒”,吸收空氣中的多餘的水份,防霉效果絕不輸給收藏箱!我們就是如此保存了多年的磁片、光碟片和相機,而沒有任何一張磁片發霉,不是防霉磁片也不會發霉喲,您不妨試試!
硬式磁碟機 Hard Disk Driver,簡稱硬碟,可說是電腦最重要的資料儲存媒體。目前一顆3.5” 英吋的硬碟,儲存容量可高達1GB~3GB以上,我們就擁有一顆2.5GB,約2445MB的高容量硬碟,不僅能裝入許多電腦軟體,以及許多平時工作的文件檔案,飛快的資料存取速度,更是一般軟式磁碟機、光碟機、ZIP磁碟機、可抽換式硬碟所不能及!
我們可以把非常龐大的檔案資料存放在硬碟,並利用檔案資料夾加以分類管理。像Windows等多工系統,允許使用者同時執行多個電腦程式,你可以在列印文件時,同時格式化磁片、連上網際網路,聆聽CD唱片、整理公司資料等。
這就是硬碟的高容量磁碟片,單面就可能有 500MB 以上的容量
硬碟內部看起來 像是點唱機的唱盤呢!
這是硬碟的高精密磁頭,新式硬碟可能會採用讀寫分離式的 MR 磁頭。
控制磁臂運作的步進式馬達或伺服馬達。
當真實記憶體不足的時候,譬如電腦主記憶體只裝了8MB而已,而Windows需要60MB的記憶體空間,作業系統就會透過“虛擬記憶體”機制,在硬碟上建一個約52MB的檔案來當做電腦的記憶體,模擬出更多的記憶體空間。問題是硬碟的資料存取速度再快,還是比電子晶片製作的記憶體慢多了!要解決執行效率不佳的問題,唯一的方法是加裝足夠的記憶體。
硬碟和軟式磁碟機最大的不同點是,硬碟使用金屬或陶瓷玻璃製作的硬式圓盤磁片,再把1~2張超高容量的硬碟片,完全裝封在「無塵無菌」的密封盒裡,而軟式磁碟機的磁片則是設計成可供隨時抽換。
全新的硬碟在第一次使用前需要做FDISK工作,把硬碟劃分為一到數個分割區,接著再用FORMAT格式化硬碟,就可以開始正式儲存資料了。硬碟儲存資料與管理檔案的方式和軟碟完全一模一樣,也就是說,只要會使用軟碟就一定會使用硬碟。
市面上的硬碟可分為EIDE硬碟和SCSI硬碟兩大類,所謂EIDE和SCSI是指硬碟與電腦之間的連接介面規格,硬碟內部是完全一樣的。不過由於SCSI硬碟線路設計比EIDE硬碟複雜,使得SCSI硬碟售價一直居高不下。
由於硬碟的機械精密度非常高,磁頭幾乎是貼在磁片上超低空飛行,磁頭和磁片之間的距離比髮絲還近,因此硬碟必須在完全無塵清潔的環境下進行組裝和修理。
言下之意,就是說硬碟非常脆弱而且有潔癖!任何灰塵都會傷害硬碟片和磁頭,更禁不起使用時的撞擊,只要從桌面掉到地面的衝擊力量,一顆表面上好好的硬碟就此報銷啦!除非是不知死活或有錢沒處花,正愁找不到理由換掉舊的硬碟,否則千萬別在未關機前隨便搬動電腦。
正因為硬碟如此脆弱,因此硬碟的另一個缺點就是“高容量”!怎麼說呢?因為當硬碟故障時,就可能無法再讀出任何資料,存放的資料愈多損失也愈大。因此我們都會鼓勵User,要經常用MSBACKUP之類的備份軟體,經常複製硬碟的資料,以免硬碟壽終正寢了或中了電腦病毒沒得救時,痛失辛苦建立的資料,那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呀!
CD-ROM是Compact Disk Read Only Memory唯讀光碟片的縮寫,非常酷的名字,其實和你家裡的雷射唱盤或CD隨身聽是完全一樣的。CD-ROM可以播放CD唱片、Video CD影片、CD卡拉OK、多媒體光碟、電腦軟體等等,舉凡任何的5.25” 吋光碟片,都可以用電腦上的“雷射唱盤”也就是CD-ROM光碟機來讀取或播放。
CD-ROM光碟機和雷射唱盤不同的是,雷射唱盤的轉速通常固定在150KB/每秒,能播放Video CD的影音光碟機的轉速則可以達到300KB/每秒。通常我們把“150KB/每秒”轉速的光碟機稱為“單倍速光碟機”。
現在市面上已經有兩倍速、三倍速、四倍速、六倍速、八倍速、十倍速、十二倍速、甚至十六倍速的光碟機。讀取轉速愈快,資料的讀取量愈大,所花的時間也較短,但相對的技術成本愈高,光碟機的售價也愈貴。
一張光碟片可以儲存650MB~740MB如此龐大的資料,而且還能同時記錄文字、聲音、音效、圖片、影片、程式等多種資料,因此大多數的軟體公司都不再發行 磁片版,而直接發行光碟版,一張 光碟片就可以放入整套軟體,某些超大型的套裝軟體或電腦遊戲,甚至需要好幾張光碟片才能完全收錄。
陳家偉表示:CD-ROM原則上只要買2倍速光碟機就夠用了,不過短短1年,就連當時最暢銷的4倍速光碟機都買不到啦!市面上只有8X、10X、12X倍速光碟機,8倍速光碟機一部只要NT$3000左右,其實一部12倍速光碟機並不貴,只要 $4000左右,一般消費者都可以接受。
我們當時真的嚇了一大跳,不會吧!這個行情在96年初還只能買到4倍速光碟機,現在卻可以買到12倍速的光碟機,而且愈來愈便宜!難到高科技產品真的滿街都是?事實上光碟機從雷射唱盤標準的單倍速發展到12倍速,是否意味著將來還有更快容量更高的光碟機,有的!那就是DVD!
陳家偉接著說:其實4X~12X倍速的CD-ROM在播放多媒體光碟片、Video CD、CD唱片的差異性並不大,因為這些光碟片大都是採單倍速或雙倍速的轉速播放,唯有在用光碟片安裝軟體程式、讀取檔案或圖片資料,12倍速光碟機提供1800KB/每秒的傳輸速率,會讓你覺得光碟機快得幾乎接近硬碟。
陳家偉目前服務於多媒體廣場,地址是:板橋市館前西路,有空非常歡迎你到他的店裡走走。
在Windows 95/97底下,使用光碟片更加簡單方便,我們只要把CD唱片放入CD-ROM光碟機,並關上光碟機的CD片托盤,Windows 95就會自動判別光碟片格式,並自動打開CD播放程式,幫我們播放這張劉德華的“天意”:
只要放入CD唱片就會自動播放,是不是比床頭音響、雷射唱盤更簡單好用呢?這就是全新Windows 95帶來的無窮魅力!
CPU是Central Process Unit中央處理單元的縮寫,這是電腦最重要的核心晶片,電腦之所以能執行軟體程式,就是因為所有的資料處理和電腦指令都是由CPU負責執行的,因此CPU又有電腦的“大腦”的名號。這可是必備的常識,一定要謹記在心!否則不必你動手,就能讓人“滿地找牙”,因為被笑光了!
CPU使用一種低階的機械語言做為母語,每個簡單的英文字就代表某個特定的指令,視英文字集的多寡CPU又可分為RISC精簡指令集和CISC複雜指令集兩種,80x86和Pentium系列是採用CISC複雜指令集。CPU指令,又稱為組合語言指令,看起來像是jmp、mov、cli、je、add、sub、div等。
是不是有看沒有懂呢?由於RISC精簡指令集的簡單架構可以使CPU跑得更快,因此Pentium和Pentium Pro,也就是5x86以上的CPU內部都採用RISC架構,再依RISC指令來寫CISC微碼指令(也就是CPU內部微小的程式碼)。
雖然高階電腦語言,如BASIC、COBOL 、PASCAL、C、C++ 所使用的指令對“人”來說比較簡單易懂,像是print、input、read、cout、cin、clrscr等,但是CPU從小只會低階的Assembly語言,就像“土星語”一樣。我們必須將高階的原始程式透過“翻譯員”- 編譯程式把高階語言翻譯成CPU看得懂的機械語言,這樣CPU才會知道你在說什麼東東,也才會依計行事。電腦程式其實就是一堆語言指令所組成的文字而已。
我們現在所用的PC均採用Intel 公司設計的80x86系列,複雜指令集的CPU晶片做為電腦核心。底下就讓我們看看80x86系列CPU有那些型號:
・8088 CPU:這是80x86系列最早的一顆CPU,採用內部16位元,外部8位元設計一款CPU,能相容於當時8位元的電腦及週邊設備。8088最多只能存取1MB,即1024K記憶體,僅早期的IBM XT機種使用。Intel公司另有推出8086和80186 CPU,但IBM並未採用。
・80286 CPU:286是一個標準的16位元CPU,即內外均為16位元設計。除了執行速度比8088快幾倍,286率先提供了16位元保護模式(這是CPU工作模式之一,與8088相同的工作模式,我們稱為標準模式)。286最多可存取16MB的記憶體。
・80386 CPU:386有SX和DX兩種系列,386SX內部是32位元,外部則維持16位元。386DX則是一顆真實的32位元CPU。386DX最多可存取高達4GB,即4096MB記憶體!非常厲害吧,但從未用過就淘汰啦。386提供了16位元、32位元保護模式、虛擬86等多種模式。Windows 3.1就是在16位元保護模式,以及虛擬86模式執行的。
・80486 CPU:486共有SX、DX、DX2、DX4四個系列,486的CPU的內外部架構都是道道地地的32位元,486DX系列都內建了第一層Cache Memory快取記憶體以增加外部資料的存取速度,並開始內建FPU浮點運算單元提昇數學計算速度。486設計更加精進強化,執行速度比前一代386更快,問題更少。可說是Intel x86系列,速度最快最穩的CPU!
・Pentium CPU:其實這就是代號80586或5x86的英文名字。Pentium擁有486所有的特點,再加上64位元的資料匯流排設計、內建比486DX更快3-5倍的FPU浮點運算單元、並擁有比486系列快2-20倍的執行速度,而且支援多重處理器,這些優勢使Pentium系列成為IBM PC史上最快速的超級CPU,頂級旗艦可達Pentium-200!
・Pentium Pro CPU:Pentium 和 Pentium Pro都是32位元的CPU,擁有32位元資料暫存器、64位元資料匯流排以及36位元的位址匯流排,而且Pentium Pro(PRO是專業版的意思)還擁有:
・內建第一層8KB快取記憶體以及第二層256KB快取記憶體。內建第二層快取記憶體設計會在下一代取消。
・採用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精簡指令集架構,並支援x86 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複雜指令集。能執行市面上所有的x86軟體程式,但由於16-bit指令並未做最佳化設計,使Pentium Pro跑32-bit軟體比16-bit更快!Intel承諾會在下一版支援MMX的Pentium Pro加以改進。
其實386/486/Pentium和Pentium Pro統統是32位元CPU。Pentium和Pentium Pro究竟是不是64位元CPU,要知道確實的標準答案最好直接去問Intel,網址是 www.intel.com:
選取Product Info產品資訊,就會看到Intel對旗下Pentium和Pentium Pro的產品說明。看得出來,Intel目前仍將產品主力放在Pentium,因此整個首頁對Pentium結構分析與效能評比著墨甚多。
底下是從Intel首頁節錄的原文,我們不打算翻譯,以免造成二手資訊或誤導:
The Pentium processor stands alone on the performance ladder when compared to all other PC-compatible microprocessors, raising the standard for the Intel 32-bit architecture...
Because of its external 64-bit data bus, the Pentium processor can transfer data to and from memory at rates up to 528 Mbytes/second...
As with all new implementations of the Intel 32-bit microprocessor architecture, the Pentium processor...
Intel表示:Pentium是採用Intel 32-bit微處理器架構,由於外部資料匯流排採64-bit寬度,使CPU和主記憶體之間的資料傳輸速率可高達528MB/每秒。
可是有人說位元數要看data bus而定,所以Pentium是64位元的CPU。我說:那麼匯流排採用32-bit寬度的64-bit和128-bit加速卡,是不是只能算是32-bit呢?那要看內部架構而定!哦,這麼說來Pentium應該是32-bit CPU囉?哎呀不是啦,反正視最高位元而定就對了!?
我和家偉異口同聲:原來視最高位元而定,怎麼以前我們都不知道,你自己發明的?哈哈哈哈…《不行嗎!》
位元bit這個名詞對初學者來說可能會覺得陌生,讓我們換個方式來講,其實你可以把“位元”當做“位數”,比方說電話號碼有7位數,NT$16800990有8位數,這樣是不是就容易懂了。也就是說“位數”的每位有0~9十種表示法,而“位元”就只有數字0和1兩種表示法,了解?
位元是電腦最小的資料單位,每位元只能表示0或1,1加1就會進位成10(不是十,要唸做壹零),這就是所謂的2進制。我們可以想像32位元,就是一次能處理高達32位數的2進位數字,因此位數(位元)愈高,電腦處理能力也愈強。
由於電腦是使用2進制運算的關係,因此“千”這個單位並不是我們熟悉的1000而是1024(210)。底下是電腦的記憶體、硬碟容量等儲存媒體所使用的換算單位:
* 8 Bit = 1 Byte
* 16 Bit = 2 Byte
* 32 Bit = 4 Byte
* 1024 Byte = 1 KB (Kilo Byte,千位元組)
* 1024 KB = 1 MB (Mega Byte,百萬位元組)
* 1024 MB = 1 GB (Giga Byte,十億位元組)
* 1024 GB = 1 TB (Tera Byte,兆位元組)
比方講某Pentium電腦安裝了16MB的記憶體,也就是說這部電腦的主記憶體有16 MegaByte,由於1MB = 1024KB,電腦開機時,應該會看到BIOS告訴你記憶體有16384KB。
然而,記憶體的1個byte 只有8個bit,對32-bit電腦來說,每32位元才算是一個記憶體單位,這時就必須用4個byte來組成一個32位元的字組。換句話說,對一部裝了16MB*8bit記憶體的Pentium電腦而言,其實只裝了16/4=4M記憶體。要是你的電腦記憶體只有8MB,在32-bit底下其實只有2 Mega。
一部32位元的電腦只裝2M記憶體,這算是多還是少呢?實在太少了,於是Windows 95/97和Windows NT只好大量使用硬碟檔案來當做虛擬記憶體,建議您最好把記憶體加裝到8M,也就是8M*4=32MB,你會發現Windows突然變得快多了。
在印表機漸漸成為電腦基本配備的今天,用手寫一篇二千字的報告來表達你的認真與用心,已經落伍了!時下大家都是用文書處理軟體打文件、附上插圖或表格,再增添一點字體變化用印表機印出來,就能突顯您的專業能力。要是再加上一些設計巧思與“色彩”,這樣的報告就更顯得『出類拔粹』!
印表機就像影印機一樣,可以把中英文字、圖形或螢幕上的畫面輕輕鬆鬆地「寫」在紙上。有了印表機你就可以在家裡寫作業、交報告、寫信、設計海報、印宣傳單、賀卡、郵寄標籤、表格、甚至用來印書、印雜誌等。當然,要什麼樣的品質得先看看自己有多少預算囉,一分錢一分貨嘛!
印表機依列印方式,可大致分為點矩陣印表機(使用極細字的撞針和色帶)、噴墨印表機(使用噴墨嘴和特殊墨水)和雷射印表機(使用雷射光束和碳粉)三種。
除了單色印表機,還有彩色印表機,彩色列印方式又可分為彩色噴墨、噴蠟、熱轉印、熱昇華、雷射印表機幾種。如果你的口袋裡就只有幾千個box,除了“彩色噴墨印表機”其餘機種統統不需要考慮,有些彩色印表機貴得足以讓你當“新好男人”把一部高級轎車開回家了。
在各種印表機中,以採用“撞針”和“色帶”設計的點陣式印表機最便宜,所使用的耗材“色帶和紙張”不僅非常便宜而且容易購得。點陣式印表機是唯一可以使用複寫紙或連續性報表紙的印表機,某些機型也允許你使用A4影印紙(一種最便宜到處都買得到的模造紙)。這些重要的特點使得點陣式印表機永遠佔有市場上的一席之地,而不會被新科技淘汰。
當然,點陣式印表機的列印品質最差而且噪音很大,要是你在寧靜的深夜裡使用點陣印表機,小心人家免費送你兩支“黑輪”再告你噪音污染!
隨著製造技術的進步,噴墨印表機的價格已經相當合理,陽春型的彩色噴墨印表機價格和點陣印表機差不了多少,只需 $6xxx即可輕鬆擁有。
彩色噴墨印表機採用和全彩印刷相同的原理,只不過墨水是用噴射的方式印在紙張。電腦螢幕只需RGB(Red、Green、Blue)紅綠藍3原色,就可以組合出任何一種色彩。而彩色噴墨印表機和彩色印刷機,卻是使用互補色CMYK(Cyan、Magenta、Yellow、blacK)洋青、洋紅、黃、黑4色,才能印出1677萬全部的色彩(簡稱全彩)。
這主要是因為螢幕採用純黑映像管和3色磷質,而印刷所使用的紙張通常是白色的緣故,所以才需要用到CMYK互補色。哦,對了!CMYK黑色black不使用B而以K表示,是希望和藍色Blue的B區分。
某些便宜的彩色噴墨印表機,雖然也能使用黑色及CMY三色墨水匣,但由於一次只能裝上一種墨水匣,這使得印表機只能當做單色噴墨印表機或CMY三色印表機,列印品質無法和能同時安裝黑色和三色墨水匣的印表機比擬。
這種印表機會把CMY三色加以混合來代替黑色,但是混合後的顏色不但無法產生純黑的色點,而且會大量浪費墨水,導致圖片色彩走樣,看起來像是一張退色的相片。想要省錢又希望能有良好的相片品質,建議你至少要買能同時安裝二個墨水匣的彩色噴墨印表機。
雷射印表機可說是印表機市場最“炫”的產品,列印品質就像單色印刷品一樣精美,是專業人士不可或缺的最佳選擇。以前一部600DPI高級雷射印表機要8~10萬塊現大洋才能坐擁,現在相同品質的雷射印表機不到NT$20,000即可輕鬆擁有。更高階的雷射印表機品質能高達1200DPI,印出來的相片就像是一張黑白相片,幾乎看不見什麼網點。
HP LaserJet 5L就像是一部高級噴墨印表機,非常簡單易用,整部印表機就只有一個按鈕,甚至沒有電源開關。不使用時印表機會自動進入省電模式。
DPI是Dot Per Inch的縮寫,就是說在一吋的“面積”上能印出多少個點的意思,也就是說600DPI雷射印表機,其最小的墨點約1/600吋,在一吋面積上能列印600*600個點,這個數字正好是300DPI,即300*300點的4倍(不是2倍喲)。DPI愈高列印效果愈佳,當然也就愈貴,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嘛。
想要一網打盡全世界的電腦嗎?請現在就打魔電族電話熱線和網友們連絡,SEEDNET電話是(02)737-0188,HiNet的電話是(02)344-2790。當然,你自己除了要準備好一部多媒體電腦,還必須再加裝一部Modem數據機和一條電話線:
只要加裝一部速度高達33600bps(簡稱33.6K)的語音、傳真、數據機,就可以把你的電腦變成一部電話答錄機、語音傳真服務信箱,以及連上Internet網際網路的“網路電腦”。
bps/ Bits Per Second每秒位元數的縮寫。33600是指每秒能傳送33600/8= 4200bytes,約4KB。在網路塞車時間,甚至可能出現每秒時速70bytes或停止的超低速。